А.Е.柯涅楚克

  蘇聯劇作傢。生於烏蘭克工人傢庭。當過鐵路工人。1929年畢業於基輔國民教育學院文學系。1952年後被選為蘇共中央委員。

  柯涅楚克的成名作是《艦隊的毀滅》(1933)。此劇描寫寫革命水兵為瞭不使艦隻落入敵人之手而把它炸沉的鬥爭過程。此後的戲劇力作有《普拉東·克列契特》(1934)、《鮑格丹·赫梅裡尼茨基》(1939) 和《在烏克蘭草原上》(1941)等。這3部劇作分別獲得1941年和1942年度的斯大林獎金。

  衛國戰爭爆發後,柯涅楚克奔赴前線,1942年寫成《前線》,既謳歌瞭蘇聯軍民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也揭露瞭軍隊的高級指揮機構中存在的種種弊端。《前線》充分顯示瞭柯涅楚克觀察生活的政治敏銳性和藝術表現上的思想尖銳性,這也是柯涅楚克的重要創作特色。此劇曾在《真理報》連載,影響極大,曾由蕭三譯成中文,1944年在延安演出。

  戰後的戲劇創作有《請到茲翁科沃伊來》(1946)、《馬卡爾·杜勃拉瓦》(1948)、《雪球花林》(1950)等。從中可看出他善於在生活中捕捉喜劇性因素的才能。《翅膀》(1954)、《星星為什麼微笑》(1957)、《在第聶伯河上》(1960)、《一頁日記》(1964)有明顯的時代政治烙印。最後一部劇作《心的記憶》(1969),描寫瞭一個曲折的愛情故事,已經沒有瞭先前劇作的政治尖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