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詩人、評論傢和哲學傢。生於德文郡的奧特裏·聖瑪利鎮。與華茲華斯於1798年合著的《抒情歌謠集》及其前言是浪漫主義詩歌的宣言。

  柯爾律治秉性憂鬱,常獨自兀坐,觀察自然,遐想神遊。後來他因患關節炎不得不吸食鴉片止痛,終染吸毒癖,嚴重損害瞭身體。

  柯爾律治在戲劇方面的貢獻主要是他關於W.莎士比亞劇作的評論(《關於莎士比亞講演集》1930)和編輯工作。他駁斥瞭一些批評傢關於莎士比亞破壞瞭古古典戲劇規律的看法,把新古典主義批評傢奉若神明的“機械形式”與他稱之為莎士比亞的“有機形式”區分開來,認為莎士比亞的劇作反映出作者既有藝術天才也具有判斷力,其劇作有著本身的成長規律並發展為有機的統一,這就是柯爾律治贊賞的整體中的“任何一部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的“有機形式”。

  柯爾律治還寫過一些詩劇。其中的一部悲劇《悔恨》曾於1813年在朱瑞巷劇院成功地演出瞭20場。其餘的劇本中有一些系轉譯自德文,從未演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