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在成為獨立國傢之前很久就有戲劇創作和演出活動瞭。最早的戲劇演出1787年在東海岸的哈利法克斯市。18世紀和19世紀的英語戲劇創作多以詩劇為主,如C.希維塞奇(1816~1876)的《掃羅》,約翰·亨特·杜瓦爾(1830~1899)的《瑪利亞之死》和W.坎貝爾(1858~1918)的《詩悲劇》等;法語戲劇則多以喜劇為主,代表作品有約瑟夫·奎斯內爾(1749~1809)的《庫拉和庫利奈特》和皮埃樂·佩蒂特克雷爾(1813~1860)的《男僕的報復》。

  20 世紀初葉出現瞭一些演繹聖經故事的劇作。在1907~1911年間,任加拿大總督的厄爾·格雷組織瞭音樂和戲劇演出比賽,大大推動瞭戲劇創作。英語戲劇創作開始反映和批判現實生活。卡羅爾·艾金斯的《諸神的主宰》塑造瞭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印第安人的形象,描寫瞭社會懲罰觸犯宗教戒律者的故事。納撒尼爾·本森(1908~1966)的獨幕劇《光榮的道路》歌頌瞭抵抗美國侵略的英雄艾薩克·佈羅克爵士。W.E.哈裡斯的《兩毛五分錢》(1936)和W.E.比克內爾的《解脫》(1936)反映瞭大蕭條時期的加拿大。G.P.林伍德(1910~  )則以揭示土地占有欲望的消極影響為主題,寫下《房屋依舊》(1938)和《黑色的收獲》(1939)等劇作。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的法語戲劇創作大都取材於魁北克省的民間傳說。

  20世紀30年代以來加拿大的主要劇作傢有:

  J.庫爾特(1888~1980),英語劇作傢,最有影響的作品是3幕歷史悲劇《裡埃爾》。此劇再現瞭裡埃爾代表梅蒂斯少數民族反吞並求生存的鬥爭。

  格哈田·熱利納(1909~  ),法語劇作傢、演員和導演。他的代表作《小公雞》被加拿大評論界和戲劇界公認為傑作。它以詼諧的筆調塑造瞭一個綽號叫小公雞的復員士兵形象。熱利納的另外兩部代表作《佈塞洛與正義》和《孩子們昨天還在跳舞呢》的主題均有較深刻的社會意義。他的劇作幾乎都由他自己主演。1957年他組建瞭加拿大喜劇劇院,並擔任院長至1966年。

  R.戴維斯(1913~  ),英語劇作傢。他的《重壓》被認為是加拿大人寫得最好的一部獨幕劇。《讓對頭交好運》是他的一部著名多幕喜劇,通過一位教授決心不到美國去工作的故事,嘲諷瞭市儈習氣和人才外流的現象。

  利斯特·辛克萊(1921~  ),英語劇作傢。主要作品有兩部:《蘇格拉底》以同情的筆調塑造瞭希臘哲學傢蘇格拉底的形象。《血氣方剛》是一部3幕劇,描寫瞭19世紀初蘇格蘭人移居加拿大東海岸的佈雷頓角島後的生活以及兩代移民之間的矛盾。

  J.裡內(1926~  ),英語劇作傢兼詩人。他的三部曲《石頭與大棒》、《聖尼古拉飯店》和《手銬》最為知名。有的評論傢稱其為“安大略西南地區的一部史詩。”

  雅克·朗貴行(1930~  ),法語劇作傢。代表作有《大離別》、《絞刑架》和《秋天裡的小提琴》等。他的作品大都表現瞭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劇中主角多缺乏明確的生活目的,想擺脫社會的壓力,卻往往力不從心。

  馬賽爾·杜貝(1930~  ),法語劇作傢。主要作品有《地帶》、《丁香花開時》、《美麗的星期天》和《白鵝群》等。他的很多劇作都揭示瞭現代人理想的淺薄和人與人之間冷漠的關系,對年輕人的奮鬥寄予同情。

  G.賴加(1932~  ),英語劇作傢。最有影響的劇作是《心醉神迷的麗塔·喬》。此劇寫的是印第安姑娘麗塔·喬離開居留地,來到大城市,淪為娼妓,最後慘遭殺害的故事。

  M.湯佈雷(1942~  ),法語劇作傢。第一部劇作《姑嫂姐妹》寫的是蒙特利爾的15位勞動婦女的故事。1968年上演後,一舉成名。他的其他劇作有《永遠是你的,瑪麗-婁》、《胡珊娜》和《你好,你好》等。

  加拿大的戲劇創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衰敗瞭。加拿大聯邦政府於1957年成立瞭“加拿大委員會”,向文化團體和個人,其中包括劇院、演出公司和劇作者等提供資助。聯邦政府在1961年還成立瞭“百年委員會”,向為紀念加拿大成立一百周年而進行的特別演出和戲劇創作提供資助。安大略和魁北克等省政府紛紛仿效聯邦政府的作法,以各種方式支持包括戲劇在內的加拿大文化的發展,“加拿大委員會”等組織還於1971年設立瞭W.梅西最佳劇作傢獎。

  加拿大有兩個重要的戲劇節。“自治領域戲劇節”既是戲劇節又是全國業餘及半專業戲劇團體的聯合會,成立於1932年10月29日,後改名為加拿大劇院。“斯特拉特福戲劇節”最初是一個劇團的名字,成立於1952年11月。戲劇節演出活動自1953年起,在安大略省的斯特拉特福市每年6~10月舉行一次。戲劇節上主要上演W.莎士比亞的戲劇,也演出加拿大及其他國傢的著名劇作。戲劇節期間也舉辦音樂會、歌劇演出、研討會和電影節等活動。

  

參考書目

 諾拉·斯托裡:《加拿大歷史和文學指南》,牛津大學出版社加拿大分社,英國艾爾斯伯裡,1968。

 約翰·羅伯特·科倫博:《加拿大參考資料》,牛津大學出版社,加拿大,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