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伊列什

  匈牙利作傢。生於喀爾巴阡山麓加薩城(今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科希策)一個猶太小資產階級傢庭。14歲時隨傢遷居佈達佩斯,接受中學和大學的教育。1918年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任匈牙利革命軍人代表大會代表。蘇維埃共和國時期被派往新新佩斯從事革命活動。革命失敗後在捷克境內被當局驅逐出境,流亡奧地利;1923年又被奧地利當局驅逐出境,前往莫斯科,先後任蘇聯作傢協會秘書和國際革命作傢聯盟秘書長、《十月》和《文學崗哨》雜志編委。蘇聯衛國戰爭期間,作為莫斯科第二“人民起義師”的志願兵參加瞭保衛莫斯科的戰鬥,並隨蘇聯紅軍參加解放東南歐(包括匈牙利)的戰役。1944年秋在利沃夫為蘇軍創辦匈文報紙《匈牙利新聞》。解放後任匈牙利作傢協會領導成員和《文學新聞》主編。1950和1955年兩次獲得科蘇特國傢獎金。

  伊列什在大學時代開始寫作,長篇小說《蒂薩河在燃燒》(1929)描寫1919年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的成立及失敗。長篇小說《喀爾巴阡山狂想曲》(1939)以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至1923年間咯爾巴阡烏克蘭地區的民族矛盾和階級鬥爭為背景,描寫作者的青少年時代和1918至1919年的匈牙利革命。長篇小說《祖國的光復》(1954)描寫匈牙利士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光復祖國、重建傢園的故事。此外,他還著有自傳體短篇小說集《三十六年》(1956)和《軼事集》(1959)以及短篇小說集《面包》(196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