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印地語小說傢。出生於北方邦費洛傑鎮。學生時代從事反英的革命活動,曾和印度著名的革命者帕格德·辛赫共同進行地下武裝鬥爭,兩次被捕入獄。他根據自身的鬥爭生活寫瞭不少作品,抨擊英國殖民主義和封建教族主義以及各種資產階級思潮。

  長篇小說《達達同志》(或譯《大哥同志》,1941)和中篇小說《黨員同志》(1947)寫印度革命者和共產黨人在30年代和40年代的鬥爭。長篇小說《叛國者》(1943)描寫印共黨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組織工工人群眾反對德、日法西斯的故事。歷史小說《蒂沃亞》(1945)描寫古代遭受壓迫的婦女。著名的長篇小說《不真實的事實》(1960)分為上、下兩卷,上卷《故土和國傢》描寫印度獨立前後教派騷亂的情景,下卷《國傢的前途》描寫印度獨立後十多年間的社會面貌。整部小說寫瞭三個中心人物──佈利、他的妹妹達拉和他的戀人格納格。他們反對舊傳統,對社會不滿,從爭取自由戀愛開始,逐漸卷入當時的社會政治鬥爭。佈利最後成為邦議員,為瞭金錢地位而隨波逐流,喪失瞭反封建的正義感。達拉雖然最後也成瞭有地位的人物,仍然保留著同情人和救人之危的品德。格納格則是一個堅強果斷的女性,敢於與比她社會地位低的佈利結婚,而當她一再發現他的虛偽和專橫時,就毅然和他決裂。她追求的不僅是婚姻自由,而且是和男子平等的權利和社會地位。這三個人物代表瞭40至50年代一代人的某些特點。作品反映瞭印度獨立前後的歷史,批判瞭教族主義,展示瞭新與舊、進步與保守、民主意識與傳統觀念的深刻矛盾。長篇小說《我、你、他的故事》(1975)表現瞭印度獨立前政治和社會的鬥爭和新舊思想的矛盾,也是一部較為優秀的作品。

  作者的十多部短篇小說集中有不少作品批判種姓制度和宗教,揭露富人的為富不仁和社會上的貧富懸殊,表現婦女的悲慘的命運。他的三卷回憶錄記述瞭他早年的鬥爭生活,真實感人。他寫的政論和雜文切中時弊,尖刻潑辣,都是他文學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