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李朝小說傢、詩人。字端甫,號蛟山、惺所,又號白月居士。父親許曄是著名哲學傢徐敬德的弟子,有文名,官至副提學,在許筠12歲時去世。兩個哥哥和姐姐都是詩人。他的老師李達是名重一時的“三唐詩人”之一。李達出身庶子,受封建社會壓抑,一生不得志,對現實社會深懷不滿。許筠在品格、學問等方面都深受他的影響。

  許筠1594年文科及第,1597年文科重試狀元。做過左參贊的官。隨使節來過中國。1610年,受當權者迫害,遭流放。這期間創作作瞭不少反映民生疾苦的詩。他同情社會地位卑賤的人,喜歡和這些人交朋友,甚至和他們一起走上反叛封建統治者的道路。他支持樸應犀、徐甲羊、沈友英等封建傢庭的庶出子弟在驪州地方準備起義;又在王京漢城和金闓、辛光業、河仁俊等一起,用制造邊防警訊和散播讖謠的辦法進行鼓動,以便亂中舉事,推翻李王朝光海君的統治,終因事機敗露被處死。

《洪吉童傳》封面

  許筠的作品有小說《洪吉童傳》,詩歌評論集《蛟山詩話》,地產、飲食志《屠門大嚼》,筆記作品《識小錄》、《閑情錄》,詩文集《惺所覆瓿稿》等,此外,還有所編歷代詩選《國朝詩刪》。《洪吉童傳》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朝鮮最早出現的小說之一,有朝文和漢文兩種版本。洪吉童原為傳說中的起義英雄,事跡不詳。許筠隻是借用這個英雄的名字,寫下這部暴露封建傢庭罪惡、反映農民反抗鬥爭的小說。他筆下的洪吉童是一個大官僚傢庭的庶子,備受虐待和迫害,於忍無可忍中離傢出走,參加瞭農民起義隊伍。他武藝高超,且有變幻莫測的道術,被推舉為首領。從此,他們活躍在朝鮮八道,號稱“活貧黨”,劫富濟貧,專和官府作對。後來迫於形勢,離開朝鮮本國,在海外的一個島上建立起自己的國傢。但他所建立的“理想國”,也沒有超脫儒傢標榜的“堯舜盛世”。他的詩被認為“百體具備”,有《楓嶽紀行》47首,其中《老客婦怨》一詩,寫國遭倭亂,一婦女隨全傢逃難,丈夫、婆婆被殺,幼兒失散,老來流落他鄉,境況淒苦。封建時代的許多文人,對許筠和他的作品都持否定態度。但許筠的進步傾向及其作品的社會意義,卻奠定瞭他在朝鮮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許筠對中朝兩國古代文化交流曾作出有益的貢獻,為中國明清兩代的一些文士所熟知。1598年,日本侵略朝鮮的戰爭(史稱“壬辰倭亂”)行將結束,許筠結識瞭隨軍東援的明代文士吳子魚,賦詩稱頌兩國的友誼:“國有中外殊,人無夷夏別,落地皆兄弟,何必分楚越。”並協助吳子魚收集、編選瞭一部《朝鮮詩選》。這是由中國人編選、刊行的第一部全面介紹朝鮮詩歌的詩集。原書已失傳,隻有一部分詩篇保留在《明詩綜》和《列朝詩集》中。

  

參考書目

 《古典作傢論》(2),平壤,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