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從1896年開始拍攝電影,但比較正常的影片生產是在1909年創建瞭葡萄牙電影公司之後。第一部故事片是《狄亞哥·阿爾維斯的罪行》(1909,導演小巴爾波沙)。無聲電影時期最有影響的葡萄牙國產故事片是導演R.魯普根據弗·拉蓋和熱·柯列·奧裏威拉的喜劇改編的《狼》(1923)。葡萄牙著名導演J.L.de巴羅斯在無聲電影時期就顯露瞭他的才華,1930年他以精湛的攝影技巧拍攝瞭《海上的瑪麗亞》,這部影片由葡萄牙西海岸一個小港的漁民擔任演員。翌年,他拍攝瞭第一部部有聲電影《悍婦》,他的創作風格對葡萄牙電影產生瞭很大影響。導演M.de奧利維羅是葡萄牙一位洞察力敏銳的電影藝術傢。1931年他拍攝的紀錄片《杜魯,河上的繁重勞動》,是葡萄牙電影史中最有價值的作品之一。

  薩拉查的法西斯獨裁統治阻礙瞭民族電影的發展。長期以來,葡萄牙主要拍攝娛樂性影片,40~50年代裡,攝制瞭為數不多的具有社會意義和藝術價值的電影作品,其中最為馳名的有導演巴羅斯的《阿拉·阿裡巴》(1942)。同年,導演奧利維羅拍攝瞭故事片《街頭少年》,這部由一群孩子演出、敘事簡潔、生動的影片,獲得很大成功。他在1955~1958年間還拍攝瞭幾部半紀錄性影片,如《畫像與城市》、《愛情的秘密》、《追逐》、《面包》等。

  60年代裡,一些在國外學成回國的電影工作者形成一個新葡萄牙電影派。他們試圖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多少改變一下葡萄牙電影狀況。這些人的作品中較出色的故事片有《貝拉密諾》(1964,導演F.洛皮什)、《改變生活》(1966,導演P.羅沙)、《圓圈》(1969,導演 A.da C.傑裡什)。導演奧利維羅拍攝的紀錄片《春天的童話》(1962)也屬於新葡萄牙電影派作品。

  從1971年起,獨立制片業開始有瞭發展。這個時期拍攝的影片較著名的有《雨中蜜蜂》(1971,導演洛皮什)、《宣誓》(1972,導演A.de瑪塞杜)、《所不愛的人》(1972,導演穆·希爾瓦)、《我的朋友們》(1973,導演傑裡什)。

  1974年“四月革命”結束瞭薩拉查政權的統治。葡萄牙電影業出現瞭新的希望。1975~1977年拍攝的幾十部小型、中型和大型影片描述瞭當時尋求深刻變革、處於騷動和劇烈沖突之中的社會現實。如影片《土地的法則》、《殖民地和村民們》、《武器和人民》等等。與此同時,向觀眾推出的另一些出色的影片有《上帝、祖國、權力》(1975,導演R.西蒙斯)、《阿爾卡塞爾·基比爾的群魔》(1976,導演J.封塞卡-伊-科斯塔)、《內地的廢墟》(導演S.卡埃塔諾)等。這個時期,還拍攝瞭一些明顯地反映葡萄牙政治問題的故事片,如《聯合會》(1977,導演拉·卡勒萬·傑萊斯)、《神聖同盟》(1978,導演艾·熱亞達)。1981年,導演奧利維羅拍攝瞭根據A.B.魯伊斯的作品改編的故事片《弗蘭西斯卡》。

  70~80年代裡,葡萄牙每年生產影片5~7部左右,電影市場主要還是由歐美電影大國的影片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