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文學史上最古老的英雄史詩之一,大約寫於1140年,是流傳下來的較為完整的最早的一部卡斯蒂利亞文學作品。西班牙從8世紀初被摩爾人佔領以後,人民長期進行反抗外族侵略的鬥爭,到11、12世紀進入高潮。熙德就是這場鬥爭中產生的英雄人物。熙德死後,出現瞭許多關於他的傳說和謠曲,史詩《熙德之歌》就是其中一部傑出的作品。原詩至今尚未發現,現存馬德裡國立圖書館的74頁手稿,是一個名叫佩德羅·阿巴德的人在1307年抄寫的手抄本。全詩共分3章,52節,3,730行。各章章的標題是:《流放》、《婚禮》、《科爾貝斯橡樹林裡的凌辱》。第1章寫熙德被政敵誣陷克扣貢品,國王阿方索六世將其從佈爾戈斯發配到阿拉貢。熙德打敗摩爾人卡斯特洪和阿爾科維爾之後,進入薩拉戈薩和特拉埃爾,不久又降服巴塞羅那伯爵拉蒙·貝倫格爾。第2章歌頌熙德征服巴倫西亞的功績。熙德奪下巴倫西亞城池後,派侄子阿爾瓦·法涅斯向國王阿方索六世送去第二次貢物,並請國王允許他和囚禁在修道院裡的妻女團聚,國王應允。此時熙德已遠近馳名,國王要求熙德的兩個女兒嫁給卡裡翁的兩個王子為妻,熙德勉強答應,婚禮在巴倫西亞城隆重舉行。第3章描述熙德兩個女婿的無能和懦弱。他們不能忍受周圍的恥笑,請求攜帶妻子返回卡裡翁,熙德同意。但當他們走到科爾貝斯橡樹林時,兄弟二人把妻子痛打瞭一頓,拋棄在森林裡,後被熙德的侄子找到,向國王阿方索六世提出控告。國王同意解除婚約。熙德又把兩個女兒許配給前來求婚的納瓦拉和阿拉貢兩位王子。

《熙德之歌》古老的版本

熙德塑像

  《熙德之歌》產生在西班牙文尚未成熟之時,句法單純,遣詞剛勁有力,作品洋溢著強烈的民族感情和濃厚的抒情色彩。創作這部史詩的民間詩人把西班牙人民的氣質和靈魂都寄托在他們心目中的英雄熙德身上:堅強的意志,直率的行為,從容的禮貌,穩重的作風,真摯的愛情,以及對國君的忠誠,反抗外族侵略的勇敢善戰和寬宏的騎士精神。熙德在詩裡首先是一個戰勝侵略者的英雄,以強迫各摩爾國王服從西班牙國王來體現他的愛國思想。作品也反映瞭封建社會中君臣之間和朝臣之間的關系,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