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小說傢。西西裡人。青年時代當過建築工人、排字工人、校對員。30年代在佛羅倫斯開始文學創作。

  1933年,具有進步傾向的文學雜誌《索拉裏亞》連載維多裏尼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紅石竹花》,遭到法西斯審查機關的禁止。小說的單行本直到1948年才得以問世。作者通過一個朦朧地嚮往革命的青年誤入歧途而成為法西斯突擊隊隊員的故事,試圖揭示法西斯主義同小資產階級思想意識的關係。

  1938至1939年年,維多裡尼的另一部長篇小說《西西裡的談話》在《文學》雜志連載。作品描寫西爾維斯特洛厭惡現實生活,離開米蘭,返回西西裡探望母親的經歷,反映法西斯政權的專橫殘暴,西西裡人民的窮困和痛苦。

  1942年,維多裡尼遷居米蘭,不久即投入反法西斯抵抗運動。1945年發表長篇小說《人與非人》。小說以作者參加抵抗運動的經歷為基礎,描寫米蘭的反法西斯地下鬥爭,但又把法西斯主義表現為僅僅是對“人”和“人性”的凌辱。嗣後問世的作品,如《墨西拿的婦女》(1949)、《世界的城市》(1969),大體上都體現著這樣的思想傾向。

  1945年,維多裡尼加入意共,同時宣佈自己是“非馬克思主義者的共產黨員”。同年,他創辦社會文藝刊物《工藝》。維多裡尼同意共領導人陶裡亞蒂等就文學與政治關系的問題展開論戰。他主張文學創作不能聽從黨的領導,僅僅“為革命吹奏橫笛”,文學的任務是為解放“人”而鬥爭。

  1951年,維多裡尼退出意共,在出版社從事文學編輯工作,培養青年作傢。1960年,他和作傢卡爾維諾主編《梅那波》雜志,提倡“工業題材文學”,反映人的異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