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維多夫羅

  智利詩人。生於聖地牙哥一貴族傢庭。少年時被送入耶穌會學校求學,不久輟學到阿根廷遊歷。1912年,與詩友們合辦《青年詩神》雜誌,傳播現代主義詩歌奠基人魯文·達裏奧的詩歌創作理論和風格。1916年,旅居歐洲,在巴黎與法法國先鋒派藝術傢畢加索等人交往甚密。後赴馬德裡,結識胡安·拉雷亞等西班牙詩人。返回智利後,於1925年創辦《行動》報,參與政治活動。曾作為總統候選人參加全國競選。失敗後,再次出國旅居,在國外經歷瞭西班牙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重返智利。三年後在聖地亞哥遠郊卡塔赫納病逝。

  維多夫羅年輕時推崇法國作傢,同時接受現代主義詩歌的影響。但不久便摒棄瞭這些流派,反對一切傳統,主張詩歌即是“絕對的創造”,並宣稱:“詩人的第一個責任是創造;第二個責任是創造;第三個責任仍然是創造。”他把創造主義的詩歌理論歸納為:①把事物人格化;②把一切晦澀的東西寫得清晰和準確;③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把具體的東西抽象化。1916年在巴黎正式提出“創造主義”這個名詞。嗣後,他在《論詩的藝術》和《1917年宣言》兩篇文章中,比較系統地闡述瞭創造主義的詩歌理論。但是,這些理論通過他的實踐證明並不成功,他的詩歌創作走上瞭形式主義的極端,甚至帶有結構主義的特點。

  維多夫羅的詩作比較重要的有《水的鏡子》(1916)、《北極的詩》(1919)、《逆風》(1926)、《最後的詩》(1949)。

  維多夫羅還有長篇小說《勇士熙德》(1929)、劇本《在月亮上面》(1934)和文集《宣言集》(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