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臺木爾

  埃及小說傢。1894年6月16日生於開羅一個書香門第,傢族有庫爾德人的血統。父親艾哈邁德·臺木爾是埃及著名學者和典籍收藏傢。哥哥穆罕默德·臺木爾是埃及近代小說、戲劇藝術的先驅者之一。

>  臺木爾接觸阿拉伯古代和現代文學作品較早。青年時期曾去瑞士和法國,廣泛涉獵歐洲文學,深受法國莫泊桑的影響,回國後開始創作活動。1925年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朱麻謝赫和其他故事》問世,受到埃及文學界的註意。1927年發表《穆特瓦裡大叔》。臺木爾一生寫瞭70多部作品,其中小說集有26部,包括300多篇短篇小說。他的優秀小說集有《在劫難逃》(1941)、《粗唇》(1946)、《行行善吧》(1949)和《棒棒糖》(1958)等。他的描寫埃及城鄉各階層人們的生活風貌和心理狀態的小說,在其他阿拉伯國傢很有影響。他的許多小說被譯成英、法、意等十幾種文字。臺木爾的長篇小說有《無名氏的呼聲》(1939)、《賽勒娃彷徨歧途》(1944)、《革命者》(1958)、《再見吧,愛情》(1959)等。

  臺木爾創作的劇本,分為歷史劇和現代劇兩類。歷史劇取材於阿拉伯歷史事件,因為都比較長,不適合於演出。取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大事件、反映人們對戰爭的感受和恐懼心理的《第十三號防空洞》(1943)、《炸彈》(1943)和描寫1952年革命前的埃及社會的劇作《比惡魔還狡猾》(1956)等比較成功。

  臺木爾也是優秀的遊記文學作傢,他的《獅身人面獸在飛翔》是遊歷法國、瑞士和美國的紀錄。《太陽與夜晚》是旅遊北歐諸國的寫實。他的遊記作品記述各地山川名勝、人情風物,是一篇篇優美的抒情散文。他的雜文集有《香氣與煙霧》、《容貌與皺紋》等。語言、文學方面的專著有《阿拉伯語問題》、《小說藝術》和《小說、戲劇研究》等。

  臺木爾早期受埃及資產階級文化啟蒙運動和社會改良思潮的影響,滲透在他的作品中的基本思想是人道主義。他有相當一部分作品對普通的埃及人,特別是處於社會下層的勞動群眾的命運,表示瞭極大的關註和同情。他塑造瞭許多淳樸、善良的普通埃及人的形象。《小耗子》寫一個孤兒雇傭工受盡欺凌的悲慘的境況,揭露瞭階級社會中人壓迫人的現象。《乞丐》寫一個殘廢的乞丐不貪意外之財。《歸來》寫一個善良的勞動婦女對她的小外孫的深厚、樸實的感情。《二路電車》寫售票員和窮得無錢買票的姑娘的故事。

  臺木爾的著名短篇小說《沙良總督的姑媽》,塑造瞭一個政治投機傢沙良總督的形象,作者剝去瞭權勢者的偽裝,把他的醜惡靈魂暴露無遺。《人壽保險》、《彩票》、《成功》等都屬於揭露資產階級社會痼疾的作品。《成功》寫資產階級新聞的墮落,實際上是人的墮落和整個社會的墮落。他的《去天堂》、《穆特瓦裡大叔》、《納德日雅》和《小清真寺的長老》等短篇對教權主義進行瞭猛烈的抨擊。臺木爾的作品具有現實主義因素,兼有浪漫主義色彩。這些作品反映瞭半個世紀以來埃及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也表達瞭作傢改良社會、追求理想道德的願望。

  臺木爾曾多次代表埃及出席國際性會議,獲得一些國傢頒發的榮譽獎。1949年被委任為阿拉伯語言學會委員,以後又擔任埃及政府關註文學藝術和社會科學最高委員會委員和埃及作傢協會理事。曾多次獲國傢頒發的文學表彰獎。1973年8月25日於洛桑逝世。

《臺木爾短篇小說集》中譯本封面

  臺木爾是中國讀者比較熟悉的埃及作傢,中國從50年代開始介紹他的作品,1978年又出版瞭《臺木爾短篇小說集》。

  

參考書目

 邵基·戴伊夫:《阿拉伯埃及近代文學史》,北京,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