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作傢。原名亞·格·斯坦內斯庫。生於一個富裕農民傢庭。中學時代開始寫作,表現出酷愛自由和追求真理的精神。1929至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時期,在知識份子思想混亂的情況下,作為一個記者和編輯,努力為無產階級文藝事業奮鬥,經常遭到反動當局的迫害。他寫瞭許多短篇小說,在羅馬尼亞文學史上是較早描寫產業工人的作傢。他寫工人們所受的剝削、他們的反抗以及團結的力量,努力塑造工人運動的領袖和覺悟的工人的形象,如《活的工廠》(1932)、《港口的暴動》(1932)。小小說《失業不分種族》(1936)和《吞劍人之死》(1933)表現勞動人民在資本主義危機中淪為赤貧的過程;《六月的雨》(1932)寫農村的淒涼;《春光明媚中執行死刑》(1932)和《新兵之死》(1932)等則暴露軍隊中的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