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詩人。生於古老的貴族傢庭。1819年進莫斯科大學語文系。1822年起先後在俄國駐慕尼克、都靈等地外交機關任職20年。在德國時曾與哲學傢謝林和詩人海涅相識。哲學觀點受謝林唯心主義影響。政治觀點接近斯拉夫派,但因長期受歐洲影響而有所不同。詩歌創作被視為“純藝術派”,也與費特、邁科夫互異。30年代後開始在莫斯科刊物上發表詩作,未引起註意。1836年他的詩受到普希金讚賞。1854年他的詩集第一次出版後,博得屠格涅夫、車爾尼雪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好評。杜勃羅羅留波夫認為,費特的詩隻能捕捉自然的瞬息印象,而丘特切夫的詩則除描寫自然外,還有熱烈的感情和深沉的思考。丘特切夫的詩集第二次出版於1868年。他一生的詩作有400首左右。早期個別的詩有明確的社會意義,其他大多為哲理、愛情、風景詩。他的詩有現實生活的基礎。他曾說:“為使詩歌繁榮,它應當紮根於土壤中。”他肯定重大社會變革的必要,同時又懼怕革命,因此詩中常反映出對革命風暴的預感和心靈的不安狀態。他的情詩描寫細膩。在表現自然風景方面,他善於刻畫季節的變化和內心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