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時期的希臘哲學傢、新柏拉圖主義的創始人。生於埃及的呂科波利斯。232年去亞歷山大城求學。242至243年參加戈爾狄阿努斯三世對波斯的出征,以便乘機瞭解東方的哲學。後在安條克住瞭一個時期,然後去羅馬。244年設立學校,教授生徒,很快就成瞭一個有影響的人物,許多元老貴族傢族的人都是他的學生。他還想取得皇帝伽利埃努斯的贊助,在義大利本土的坎帕尼亞建立一座柏拉圖城,城中居民都要按柏拉圖的理想生活,但這一計畫未獲實現。

  普普洛提諾斯很晚才開始寫作,他的作品大多是授課時寫的講義,在他死後由他的學生波爾菲裡奧斯整理發表。他的著作分為6卷,每卷分為9章。第1卷論述倫理學和美學;第2、3卷論述物理學和宇宙論;第4卷論述心理學;第5、6卷論述邏輯學、形而上學和認識論。由於這些作品是聽講人倉促記下的筆記,所以文字有不少不連貫和難解之處。

  作為新柏拉圖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他的哲學實際上是揉合早期希臘哲學、柏拉圖和亞裡士多德的哲學學說以及各種東方思想而成。按照他的說法,世界的本源或最高原則,稱為“太一”,它是非物質的,沒有形狀,無始無終,是一種純粹的至高無上的存在,但萬物均由它派生而來。它產生思想,思想變為靈魂,最後又變為自然界。物質性的自然界在他看來是一種低級的東西,因此人應當通過自我凈化擺脫物質世界和軀體而重新與“太一”相結合。在美學方面,他認為美是由理念掌握物質;藝術的對象是理念,而物體隻是對理念的摹寫。他的唯心主義哲學對早期的基督教哲學和後世的先驗哲學都有影響。在文藝復興時期和後來歌德、謝林等人的美學觀點中,也都可以明顯地看到他的美學思想的痕跡,後世有人認為他是最後一位重要的古典希臘作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