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詩人。生於翁佈裏亞的阿西西烏姆,幼年喪父。西元前20年代初來到羅馬,結識瞭許多著名的詩人和作傢,從事詩歌創作。他的詩集有4卷,分別發表於西元前28至16年間,共有詩90首,4000多行。他的詩用哀歌體格律寫成,大部分為愛情詩,描寫詩人對一個能歌善舞、才貌雙全、名叫肯提亞(真實姓名可能是賀斯提亞)的女子的愛戀。詩集第1卷除愛情詩外,還有幾首致友人的詩。他對政治持冷淡態度。他的詩歌一發表就給他帶來瞭名聲,以後參加奧古斯都的官方文學小組。他的詩集的第2卷仍仍描寫對肯提亞的愛情,但在官方思想的影響下,他的政治態度有瞭變化,一方面堅持寫愛情詩,同時準備創作其他題材的詩歌,歌頌奧古斯都的統治。他的詩集第3卷中愛情詩逐漸減少,神話題材的詩歌增多,詩中贊揚夫婦間的真誠愛情,與當時奧古斯都努力恢復傳統社會道德風尚相適應。他的詩集第4卷受希臘詩人卡利馬科斯的物源詩的影響,主要說明遠古事物的起源。他的詩形象鮮明,感情真切動人,受到同時代人的稱贊,奧維德稱他為“溫柔的詩人”,對以後的羅馬詩歌創作有一定影響。文藝復興後,他的詩重又引起註意,受到彼特拉克、歌德等人的重視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