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世紀著名歷史演義小說。原為琵琶法師演唱的臺本,流行很廣。曾出現200多種不同的版本,現在通行的是經過整理校勘的13卷本。關於作者,其說不一,迄今尚無定論,據《徒然草》載稱,此書系由信濃前司行長所著,但也缺乏確證。

  平安時代末期,貴族權臣掌握實權的中央集權制逐漸衰落,擁有領地和武裝的封建武士集團勢力上升。源氏和平氏兩大武士集團在朝廷和地方都握有巨大權力。從1156到1185年,源、平兩大集團之間發生瞭激烈的戰爭,源氏氏取得最後勝利,從而開創瞭歷時700年的由將軍掌權的鐮倉幕府政治。《平傢物語》通過平氏一族的興衰,記述瞭這一段源、平相爭的歷史。

  《平傢物語》按年代次序,先從平氏起傢講起。平忠盛以平叛有功,由武將擢升為朝廷重臣,躋身於貴族最高權力集團。以後其子清盛擢升為太政大臣,清盛的女兒被選為皇妃。年幼即位的安德天皇,便是清盛的親外孫。平氏一時門楣顯赫,而與源氏集團的矛盾日益加劇。安元三年(1177),官居大納言的藤原成親及其黨羽密謀誅滅平氏。事泄,成親遇害。治承四年(1180),源賴政與以仁王相結托,舉兵討伐平氏,兵敗被殺。之後不久,各地源氏族黨在源賴朝率領下紛紛起兵。養和元年(1181),平清盛於戰爭連連失利之際患熱癥死去,其子宗盛為繼承人。壽永二年(1183),源氏武裝攻破都城,平氏敗走關西。翌年在“一之谷”戰役中源賴朝軍再次大敗平氏。文治元年(1185)再出奇兵急襲駐守屋島的平傢軍,在瀨戶內海的壇浦決戰中,平傢軍全部被殲。平宗盛父子及其部將或自溺水中,或以兵刃自裁,平氏擁戴的幼帝安德天皇於外祖母懷抱中溺水而死。最後一卷記述安德天皇生母(清盛女)在平氏殄滅後蟄居都城,出傢為尼,在大原寂光院草庵中瞭卻餘生。

《平傢物語》手稿

  這部作品包含著佛教思想,如“諸行無常,盛者必衰”;也反映瞭儒傢的“積善之傢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傢必有餘殃”的因果觀和道德觀。全書還貫穿瞭新興的武士精神。與平安時期文學相比,武士、僧兵形象取代貴族的地位,而成為英姿勃勃的英雄人物。在龐大的結構中,平傢的清盛、重盛、維盛、宗盛、忠度、敦盛、重衡,源氏的義經、義仲,都氣度昂揚;許多女性形象刻畫得也很生動。

  《平傢物語》中日文和漢文混合使用,融合協調。文筆註重音節韻律,不少段落采用“七五調”和工整的駢辭儷句,鏗鏘有力。

  《平傢物語》不僅是鐮倉時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對後世也有深遠影響,以它為題材編寫的謠曲、凈琉璃、歌舞伎等,曲目紛繁,它的故事、人物深入人心,至今流傳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