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裡哀

  法國古典主義時期著名劇作傢。生於1622年1月15日。本名讓—巴蒂斯特·波克蘭,莫裡哀是他參加劇團以後用的藝名。他的父親讓·波克蘭是掛毯商和宮廷室內陳設商。外祖父克洛塞也是掛毯商。兩傢可能都有作坊。宮廷陳設商有機會接近國國王,每當國王出巡,他們先行一步,佈置行宮。莫裡哀15歲時取得他父親的職位的繼承權。據說1642年,莫裡哀曾經為路易十三去過南方納博訥佈置行宮。莫裡哀10歲喪母,外祖父經常帶他去看鬧劇、喜劇和悲喜劇,使他從小就喜愛戲劇。

  1635年,他在貴族學校克萊蒙期間,法國文壇出瞭一件大事。在首相黎塞留推動下,成立瞭法蘭西學院。文藝理論傢佈瓦洛當瞭院士,曾勸說莫裡哀放棄演醜角這個行當,莫裡哀謝絕瞭他的好意。莫裡哀去世後,據說路易十四曾問佈瓦洛:在他統治期間,誰在文學上為他帶來最大的光榮?佈瓦洛回答:“陛下,是莫裡哀。”莫裡哀雖非學院的院士,但學院在大廳裡為他立瞭一尊石像,下面寫著這樣的話:

  “他的光榮什麼也不少,我們的光榮少瞭他。”

  黎塞留企圖用“三一律”來束縛戲劇傢的頭腦。莫裡哀後來寫喜劇雖然沒有受到什麼妨礙,也不能說一點沒有受到影響。

  學院成立的第2年,旅居國外的笛卡兒發表瞭他的《方法論》,推崇見識和理性,後來莫裡哀寫戲,正面人物帶有類似的論點。理性主義是古典主義的基本原則。但莫裡哀是一個唯物主義者。他更接近反駁笛卡兒唯心觀點的加桑迪。加桑迪多年充當莫裡哀的同學沙佩爾的傢庭教師。而沙佩爾是自由思想者,一直是莫裡哀的朋友。莫裡哀曾經翻譯過拉丁唯物主義詩人盧克萊修的《物性論》,其中關於愛情一段,他在《憤世嫉俗》中引用過。莫裡哀喜歡哲學,他父親卻要他成為自己的接班人,還幫他從外地買瞭一張法學學士證書。

  莫裡哀是法國現實主義喜劇的首創者。他的喜劇提出瞭各種嚴肅的社會問題,向後人提供瞭當時的風俗人情。“現實主義”這一提法最能說明他的戰鬥精神。他又是法國唯物主義喜劇的第一人,他以滑稽突梯的形式揭露封建、宗教與一切虛假事物。他不賣弄技巧,而能使喜劇在逗笑中負起教育觀眾的任務。

  1643年路易十四登基,當時他才5歲,由國母攝政。莫裡哀在這一年同十幾個青年,特別是貝雅爾一傢兄妹,簽訂合同,組織“盛名劇團”。1649年6月28日,在一位公證人的文件裡,他第一次用莫裡哀這個後來舉世聞名的名字簽字。他把宮廷室內陳設商的繼承權轉讓給他的兄弟,成為一個被教會驅逐出教的“戲子”。但是他們的演出完全失敗,劇團出面人是莫裡哀,債主把他送進監牢,拘押瞭三、五天,由父親做保,應許分期償還債務。劇團宣告解散,他和貝雅爾兄妹幾個人參加瞭另外一個劇團,離開巴黎,到西南一帶去流浪瞭12年。這位學生出身的有產者,放棄產業,放棄榮譽,放棄現成的社會享受,到人民中間紮瞭根,擺脫書生氣,仗著他的人品與才具,鍛煉成為一個戲劇事業活動傢,成為受團員愛戴的劇團領導。他學習人民喜愛的鬧劇,學習靠演技取勝的意大利職業喜劇。西南各省原為孔提親王統治,他於1653年從巴黎監獄出來,跟黎塞留首相的後繼人馬薩林的侄女結婚,成為劇團的保護人。

  1655年,莫裡哀在劇團的根據地裡昂,上演他的詩體喜劇《冒失鬼》,劇情輕快,風格清新,這次演出標志著喜劇正式誕生。1656年,他在貝濟耶上演他的詩體喜劇《愛情的埋怨》,同樣得到好評。可是劇團的保護人孔提親王卻變成一位“虔誠”的信士,1657年5月,他正式聲明不再做劇團的保護人。他後來還以信士的名義攻擊莫裡哀的喜劇。他可能是莫裡哀所接觸的最早的一位偽君子。但是劇團的名譽蒸蒸日上,國王的兄弟出面支持劇團。1658年10月24日,劇團在巴黎宮廷演出,莫裡哀和路易十四見面,國王把羅浮宮劇場撥給莫裡哀劇團。

《作品集》卷首插圖

  但是道路並不平坦。1659年11月18日,他的《可笑的女才子》隻演瞭一場,受到阻撓,便停演瞭。這時國王不在巴黎,很可能貴族中有人搗亂,經過疏通,終於在12月2日繼續演出。票價提高瞭一倍,觀眾如舊。1660年,國王三次觀看演出,還賞瞭劇團3,000法郎。輿論改口,莫裡哀在巴黎站住瞭腳。

  1661年,馬薩林去世,國母不再攝政,路易十四集政權於一身。在英國資產階級進行革命的年月,法國出現典型的君主專制。政府靠賣官鬻爵來增加收入,官吏有繼承權與轉賣權,成為長袍貴族。路易十四自比太陽,驕奢豪華,窮兵黷武,唯我獨尊。莫裡哀在路易十四早年有所作為的時期,為瞭爭取他的保護,不得不博取他的歡心。1660年,莫裡哀在他的兄弟去世後就繼承瞭宮廷室內陳設商的職位。沒有路易十四的保護,他就鬥不過劇團周圍的鬼蜮伎倆,所以不得不以路易十四做靠山。

  當時羅浮宮改建門廊,劇團沒有瞭劇場。幸而有國王兄弟從中幫忙,要求把黎塞留用過的王宮劇場賞給劇團使用,得到路易十四的同意。從1661年6月24日上演《丈夫學堂》起,直到最後的《沒病找病》止,莫裡哀的喜劇都是在這裡演出的。他在《丈夫學堂》裡提出女子教育問題。劇中描繪兄弟兩人分擔教養兩個孤女的義務,但嚴加管教的方法遭到失敗。同年8月17日,他參加財政總監福該舉行的盛大遊園會,上演他的新作《討厭鬼》。它寫一個人要赴愛人的約會,不斷受到各種相識者的打攪。戲自然而有趣。接著莫裡哀又創作瞭五幕詩體喜劇《太太學堂》。這是性格喜劇,也是社會問題喜劇。他批判瞭修道院教育婦女的權利:女孩子在修道院待瞭13年,17歲出來,成瞭一個什麼也不懂的“白癡”。路易十四從此把莫裡哀看成喜劇作傢,每年津貼他1,000法郎。

  嫉妒的人們不放過莫裡哀,用種種流言蜚語來中傷他。他寫瞭《〈太太學堂〉的批評》來回答。他在這個戲裡談到他的喜劇理論,他揶揄無理取鬧的“侯爵”與裝模作樣的“學究”。敵對的劇團接著上演攻擊莫裡哀的戲。他當即用《凡爾賽宮即興》一戲來取笑對方。他正式宣告:“侯爵”是當代的醜角。他在《達爾杜弗》的序中說:“人容易受得住打擊,但受不瞭揶揄。人寧可做壞人,也不肯做滑稽人。”莫裡哀攻擊一切不合理的現象,特別是攻擊經院哲學和經院醫學;他攻擊官方一再禁止而愈來愈烈的高利貸;他攻擊富商不擇手段的上升欲望;他特別攻擊天主教的危害多端的良心導師。他居然敢在天主教的國傢攻擊天主教,天主教把他當作“魔鬼”看待。事情發生在1664年5月12日,他把受到宗教界激烈攻擊的《達爾杜弗》前3幕演給路易十四看。這驚動瞭國母,激怒瞭路易十四的師傅和巴黎大主教佩雷菲克斯。在天主教的壓力下,路易十四傳詔給莫裡哀,停止公演《達爾杜弗》,等全劇寫完瞭再作決定。同年11月,莫裡哀第一次在路易十四的弟媳的別墅裡演出瞭全劇五幕。直到1666年,國母去世,頑固派失去靠山,形勢才逐漸好轉。第2年,路易十四口頭上應允解禁,但他隨即率領大軍北征,這事又擱瞭下來。莫裡哀把戲的題目改成《騙子》,人物的服裝也作瞭改變,在8月上演,但是第二天,代理國政的巴黎最高法院院長又禁止繼續公演。隨後,巴黎大主教張貼告示,禁止教民閱讀或者聽別人朗誦這出喜劇,並以取消教籍相威脅。直到1669年2月5日,教皇頒發“教會和平”詔令,各種教派停止活動之後,莫裡哀才得到這戲解禁的正式通知。他恢復《達爾杜弗》的面貌,正式和群眾見面。從1680年法蘭西喜劇院成立起,到1960年止,這出喜劇演出2,654場,還不算其他劇團的演出和外國的演出。在法國劇作中,它的演出占第一位。

《吝嗇鬼》插圖

  莫裡哀在《達爾杜弗》禁演期間,還寫瞭許多其他喜劇作品。為瞭表示反抗,他上演他的《石宴》(或名《堂璜》)。其中“窮人”一場戲,是諷刺篤信之士的。他在外省還充分瞭解瞭孔提親王的假冒偽善的浮浪生活,他在宮廷也見慣瞭那些目中無人、自以為是的權貴人物,這些都被他寫進戲裡,他把西班牙傳說中人物寫成法蘭西貴族。演出的第二天,莫裡哀取消瞭“窮人”這場戲,壓低瞭全戲的調子。連續15場,場場客滿。路易十四不希望莫裡哀加深宗教界對他的仇恨,暗示他把戲停演瞭。

  為瞭表示寵信莫裡哀,國王向他兄弟把劇團要過去,改成“國王劇團”,每年津貼6,000法郎。

  1666年6月4日,上演他的五幕詩體喜劇傑作《憤世嫉俗》。這是一出精致的貴族世態喜劇,受到法蘭西學院院士、文藝理論傢佈瓦洛在《詩藝》中的特別稱贊,被看作莫裡哀的最高成就。就語言藝術來說,他把宮廷社會的虛偽和嫉妒寫到淋漓盡致的地步,但情節單薄,沒有力量吸引普通觀眾。他在這裡創造瞭兩個人物:男主人公阿耳塞斯特和寡婦賽莉麥娜,她愛在背後評頭品足,說朋友的壞話。阿耳塞斯特恨這個社會,要她拋棄這種虛妄生活,而女方卻割舍不下她所誹謗的社會。他們分瞭手。阿耳塞斯特是喜劇人物還是悲劇人物,後人為之一直爭論不休。觀眾不甚歡迎這出戲。莫裡哀馬上換瞭一出性質不同的鬧劇,背景放在農村,主人公是一個樵夫,吃盡當光,成天打老婆。老婆生瞭氣,把他說成是名醫,於是就被無知的鄉紳請去給他忽然變成啞巴的女兒看病。樵夫成全瞭啞女的愛情。這是莫裡哀著名的《屈打成醫》。它的上演紀錄僅次於《達爾杜弗》。

  莫裡哀在1668年寫成題材不同的三出喜劇:《昂分垂永》、《喬治·當丹》和《吝嗇鬼》。《昂分垂永》明寫天帝尤皮特,實際影射路易十四。《喬治·當丹》是慶祝路易十四凱旋的,在凡爾賽宮演出。

  《吝嗇鬼》和《昂分垂永》一樣,題材是舊有的,他加入新矛盾,讓矛盾激化瞭。盧梭認為這是敗壞人倫的壞戲。歌德在1825年5月12日同埃克爾曼的談話中說:德國人演這出戲時把父子之間的沖突改成親戚之間的沖突。這出戲證明金錢被神化後所起的巨大破壞作用,即使是溫情脈脈的傢庭關系。吝嗇在這裡變成一種絕對欲望。

  懷著一種喜悅的心情,莫裡哀接著寫瞭兩出獨具一格的喜劇—舞劇《浦爾叟雅克先生》和《貴人迷》。兩劇都由路易十四寵愛的意大利人呂利譜曲。前者寫一個外省的土財主到巴黎同一位小姐結婚。但小姐早已另有情人,一群男女流氓起來反對他的奢望。土財主把禍害他的人當作救命的大恩人,在落荒而逃時,還依依難舍地和他告別。《貴人迷》寫巴黎一位大富商妄想當貴人,被人耍弄,還自以為樂,當不成本國貴人,就做土耳其的假貴人。

《沒病找病》1674年在凡爾賽宮演出

《慳吝人》(《吝嗇鬼》)劇照

  1671年,莫裡哀寫瞭一出鬧劇《司卡潘的詭計》。背景是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劇中主人公司卡潘原來是意大利職業喜劇的一個定型人物,膽小怕事。莫裡哀完全改變他的性格,他愛打抱不平,為此常服勞役,他把性命置之度外,而且睚眥必報,老爺說他壞話,他把老爺裝在大口袋裡臭打一頓。他不再是小醜瞭。“下等人”在莫裡哀的筆下有瞭奇異的光彩。

  1672年,他完成瞭喜劇《女學者》。他諷刺婦女在科學上不能取得成就。他的目的是要人不做那些好高鶩遠、不切實際的事。

  這期間,野心勃勃的音樂傢呂利當上瞭皇傢音樂學院院長,對一般的商業演出在樂器上有所限制,莫裡哀不能和他進行合作。莫裡哀覺得路易十四不肯支持他瞭,他寫的《沒病找病》本來預備進宮廷獻演,也打消瞭這個念頭。他在演出3場之後,感覺異常疲憊,他對他的夫人和一位青年(由他培養後來成為大演員的巴隆)講:“我這一輩子,隻要苦、樂都有份,我就認為幸福瞭,不過今天,我感到異常痛苦。”他們勸他身體好瞭再主演,他反問道:“你們要我怎麼辦?這兒有50個人靠每天收入過活,我不演的話,他們該怎麼辦?”他不顧肺炎,堅持繼續演出,勉強把戲演完,夜裡10點鐘回到傢裡,咳破血管,就與世長辭瞭。這一天是1673年2月17日。

  他的去世震動巴黎。天主教不給他行終敷禮,也不給他墳地。莫裡哀夫人隻得向國王請求。路易十四認為巴黎大主教有些過分,可能引起人民公憤。最後,大主教勉強批準瞭出殯,限制在天黑以後,把他埋葬在一個小孩子的墓地。據說,後來再找莫裡哀的墳頭就找不到瞭,因為早已讓教會挖掉,不知把骸骨拋到什麼地方去瞭。

  歌德說:“莫裡哀如此偉大,每次讀他的作品,每次都重新感到驚奇。他是一個獨來獨往的人,他的喜劇接近悲劇,戲寫得那樣聰明,沒有人有膽量想模仿他。”(同埃克爾曼的談話,1825年5月12日)歌德又講他自己“從青年時期就讀、就愛莫裡哀,我一生向他學習瞭許多東西。我每年一定要讀他幾出戲,好叫自己保持一種經常和美好事物的接觸。我不僅喜歡他的完整的藝術手法,還喜歡詩人那種可愛的自然、高尚的心靈”(1827年3月28日)。

  歌德的談話對瞭解莫裡哀有很大幫助。歐洲整個18世紀的喜劇都是從他這裡派生出來的。丹麥的霍爾堡、英國的謝裡丹、意大利的哥爾多尼等人,都因師法莫裡哀而見稱於世,但是形象總不及他那樣高大。

  莫裡哀的戲劇作品的特點是把生活寫透,把矛盾寫透,把性格寫透。他特別重視自然面貌,接近觀眾。他所創造的每一個人物,無論資產者、貴人、農民、少爺、小姐、傭人、流氓,無論什麼樣的人,都用合乎各自地位的語言。他的主要人物都有階級性格做底子。據說,佈瓦洛給他起瞭一個“靜觀人”的外號,他的敵人也說他有愛觀察的習慣。一般人認為他遠在資產階級革命前100多年,就點起瞭資產階級革命之火。總之,像他那樣勇敢的喜劇作傢,後來的喜劇作傢和他一比,資產階級的烙印反而深瞭,也膽怯得多瞭。所以法國人說起他來,總愛用“無法模仿的莫裡哀”來評價他。

  莫裡哀不僅是一位傑出的劇作傢,一位出眾的導演,還是一位成就極高的優秀演員,他還培養瞭一代群星燦爛的表演藝術傢。他是法國戲劇歷史上貢獻卓越的戲劇傢,也是整個歐洲戲劇事業發展的推動者。

  莫裡哀的戲劇作品,在各國廣泛翻譯出版,經常演出,中國也早就翻譯出版瞭他的不少著名喜劇,《吝嗇鬼》(一譯《慳吝人》)、《達爾杜弗》(一譯《偽君子》)等劇,常在中國舞臺上演出。

  

參考書目

 Eugène Rigal,Molière.

 Gustave Michaut,La Jeunesse de Molière; Les Débuts de Molière; Les Luttes de Molière, Paris.

 Daniel Mornet,Molière, Paris,1943.

 W. G. Moore,Molière, A new criticism, Oxford, 1953.

 Madeleine Jurgens et ElizabethMaxfield-Miller,Cent ans de Recherches sur Molière,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