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詩人。即魯米。生在巴爾赫,父親是霍拉桑的教派首領和著名學者。少年時接受系統的教育,在文學和神學等方面都有較深的造詣。13歲去麥加朝覲,途經內沙佈林時,隨父親拜訪著名的蘇菲主義詩人阿塔爾,這對他後來的創作產生瞭很大的影響。曾在巴格達、大馬士革、阿勒頗等地求學,後在羅姆塞爾柱王治下的科尼亞定居,因而亦稱羅姆毛拉。他在文學、哲學、語言學、修辭學等方面都具有較高的修養。後成為一教派領袖。約1244年,在著名思想傢夏姆斯·大不裏士的影響下,他從一個虔誠的教徒和教教派領袖成為蘇菲主義詩人。他的主要作品有敘事詩《瑪斯那維》、抒情詩《夏姆斯詩集》、魯拜詩和一些散文。《瑪斯那維》共分6卷,是應一摯友的請求而寫。創作開始於1258年,3年後完成第1卷,其餘5卷的寫作幾乎用瞭十幾年的時間。詩中采用瞭大量生動的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來說明哲理,凝聚瞭詩人的全部學識和智慧,被哈奈非派的穆斯林和蘇菲主義者奉為經典,稱之為“知識的海洋”。《夏姆斯詩集》共3萬多句,通過對愛情、美女、鮮花、醇酒的描寫,抒發作者對美好的人生的向往。

  莫拉維在波斯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威望,他與菲爾多西、薩迪、哈菲茲齊名,有“詩壇四柱”之稱。他的作品對後世影響很大,曾被譯成多種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