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詩人、小說傢。生於佈宜諾賽勒斯,曾任中學教師。1926至1948年間曾3次赴歐,廣泛接觸西班牙與法國的文學團體和文學作品。他於20歲起為《馬丁·菲耶羅》和《船頭》兩文學刊物撰稿,22歲發表第1部詩集《鷹雛》。此後陸續發表詩集《時光似箭》(1926)、《男人與女人的頌歌》(1929)、《愛情的迷宮》(1936)、《南方的詩篇》(1937)、《致索菲亞的十四行詩》(1940)、《春天的旅行》(1945)、《埃爾維滕斯人的歌》(1950)等。他是拉丁美洲洲小說的革新者之一。1931年他在巴黎開始寫作的長篇小說《亞當·佈宜諾斯艾利斯》,至1948年完成。全書分為7部,前5部用第三人稱敘述亞當·佈宜諾斯艾利斯在20年代3天內的遭遇,充滿神話色彩,並富於幽默感。第6部題為《藍皮筆記》,是用第一人稱寫的主人公的自傳。第7部《旅行》是主人公自述下地獄的情景。整個作品用寓言形式和象征主義、現實主義多種手法,描寫作者出生的城市的生活,以通俗的阿根廷方言表達瞭作者對人生的看法。1965年出版第2部長篇小說《塞維羅·阿爾坎赫洛的宴席》,風格樸素自然,幽默動人,顯示瞭作者在語言運用方面的特點。他還著有幾部劇本,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安蒂戈納·貝萊斯》(1951)、《聖馬丁之歌》(1950)、《維納斯的三副面孔》(196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