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高麗時期詩人。字春卿,號白雲居士。京畿道驪州人。父李允綏官至戶部郎中。他精通經史百傢佛老之書。青年時期和“海左七賢”派詩人交遊,經常參與他們詩會的活動,深受他們不滿現實思想的影響。1190年登同進士第。不久移居開京(今開城)附近的天摩山,博覽群書,並開始寫作。著有長詩《東明王篇》和《三百零二韻詩》。前者取材於神話傳說,寫高句麗始祖東明王朱蒙開國的故事,他的創作意圖是“欲使天下之人知我國本聖人之都”。《三百零二韻詩》讚頌朝鮮悠久的歷史、古老的文化、純美的的風俗和秀麗的自然景色,具有愛國主義思想和民族自豪感。《天寶詠史詩》42首,也創作於這個時期,寫中國唐玄宗耽於女色,親近宵小,不問政事,借古以喻今。從32歲起,他曾長期任地方官,廣泛接觸瞭生活。此後,歷任正言、右司諫知制誥等職,也曾遭降職、流放。由於能詩善文,得到國王和權臣崔忠獻、崔瑀父子的器重,歷任戶部尚書、集賢殿大學士、政堂文學等要職,為一朝重臣。這個時期,他的詩歌創作從歷史題材轉向反映社會生活。在朝鮮文學史上,他是最早的一個同情農民、憎恨貪官污吏、描寫民間疾苦的詩人。一生寫瞭近萬首詩,但多數沒有保存下來,收在《東國李相國集》中隻有2,000餘首。其中表現勞動人民生活的占有不小的比重。《孀嫗嘆》、《促織嘆》、《莫笞牛行》、《聞國令禁農餉清酒白飯》等,贊揚農民的貢獻,對他們遭受的不平待遇和悲慘的生活表示瞭深切的同情。《代農夫吟》、《聞郡守數人以贓被罪》,為受壓榨的農民鳴不平,揭露官府的苛斂誅求。《望南傢吟》,通過“南傢富東傢貧”的對比,揭露權貴驕奢淫逸的生活。《苦寒吟》渴望天下人都能免除受凍之苦,表現瞭他的人道主義精神。此外還寫瞭一些反對侵略戰爭的愛國詩篇。他的《白雲小說》是稗說文學的最早的作品之一。書中介紹和評論瞭一些古代作傢和詩文,對中朝兩國的文化交流也有所論述。他熟悉中國文學,推崇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和蘇軾等人。

  

參考書目

 鄭麟趾:《高麗史》卷102,列傳14。

 《古典作傢論》(1),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