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脫維亞人民從12至13世紀起,就經常遭受異族,特別是德國封建主、日爾曼十字軍騎士團的入侵與統治。在拉脫維亞民間流傳的口頭文學(主要是民歌)中,反映出人民對異族統治的憎恨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16世紀下半葉拉脫維亞才有瞭文字,出版宗教書籍。從19世紀50年代起,隨著“青年拉脫維亞”運動的開展,誕生瞭拉脫維亞最初的民族文學。

  拉脫維亞民族文學最早的代表人物,是詩人阿盧南(1832~1864)和普姆普爾(1841~1902)。。他們的詩歌作品反映瞭人民的願望。普姆普爾根據民間流傳的反對異族統治的傳說寫成的人民史詩《拉奇普列西斯》(1888),對拉脫維亞文學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19世紀80至90年代,在拉脫維亞出現瞭現實主義文學。這時團結在“新思潮”團體周圍的作傢起瞭很大的作用。革命詩人韋登巴烏姆(1867~1892)號召人民起來同專制暴政進行鬥爭;小說傢佈勞曼(1863~1908)的作品最早描寫瞭拉脫維亞農村的生活;傑出的詩人和劇作傢萊尼斯(1865~1929)接受瞭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在詩集《暴風雨的播種》(1905)和長詩《太陽,萬歲!》(1910)中號召人民奮起反抗沙皇、地主和資本傢的統治。

  1905年革命後,拉脫維亞文學有瞭新的發展,除萊尼斯外,烏皮特(1877~1970)進入文壇,他在1908至1933年間寫成的長篇小說《羅別日尼耶克一傢人》(共8卷),是描寫拉脫維亞農民生活、爭取民族解放和揭露社會黑暗的史詩性的巨著。

  十月革命後,拉脫維亞文壇上湧現出許多新的作傢,如詩人和小說傢蘇德拉佈·埃朱斯(1860~1941)和阿拉伊斯—別爾采(1890~1921),詩人和劇作傢帕埃格列(1890~1926)等,他們的作品都表現瞭獲得自由的人民的感情。在資產階級反動統治的年代裡(1920~1940),拉脫維亞進步作傢繼續為爭取民族解放而鬥爭。小說傢拉齊斯(1904~1966)和詩人蘇德拉佈卡恩(1894~1975)都在這時開始寫作。拉齊斯的長篇小說《漁人之子》(1933~1934)是這時期的代表性作品。1940年拉脫維亞加入蘇聯後,烏皮特、拉齊斯、蘇德拉佈卡恩等人繼續寫作。烏皮特成為拉脫維亞蘇維埃文學的創始人,著有《綠色的土地》(1945)和《烏雲中的曙光》(1951)等小說。拉齊斯成為拉脫維亞最有成就的作傢之一,他的長篇小說《暴風雨》(1945~1948)和《走向新岸》(1950~1951)尤負盛名。在新的一代作傢中,有詩人和小說傢格裡古利斯(1906~  ),女作傢薩克塞(1905~  ),詩人和劇作傢羅克佩爾尼斯(1909~1969),小說傢格裡瓦(1910~  )等。他們參加瞭衛國戰爭,戰爭期間和戰後都寫瞭不少作品。其中薩克塞描寫農村社會主義改造的長篇小說《走上坡路》(1948)和描寫知識分子命運的長篇小說《黑夜的火花》(共2卷,1951~1957),都是重要作品。

  60年代拉脫維亞的小說,大多以心理的和道德的問題為主題,如斯庫因(1926~  )的《福爾納裡納》(1964),楊松(1915~  )的《孤獨的渴望》(1965),利弗斯(1924~  )的《維爾納卡烏爾斯傢的雙生子》(1966),貝爾斯(1938~  )的《偵察員》(1967),維爾克斯(1923~  )的《野蠻人》(1968)等,都是有名的作品。女詩人克姆佩(1907~  )、詩人瓦濟耶季斯(1933~  )、濟耶多尼斯(1933~  )等人的作品代表瞭拉脫維亞60年代詩歌的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