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拉脫維亞作傢、政治和社會活動傢。生於碼頭工人傢庭。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隨部隊撤退到西伯利亞。返回拉脫維亞後,當過漁民、伐木工人、碼頭工人和輪船上的夥夫。曾隨遠洋輪船到過西歐各國。1928年參加地下革命活動,在遠洋運輸工會工作。同年加入共產黨。1940年拉脫維亞建立蘇維埃政權並加入蘇聯後,曾任部長會議主席。以後曾當選為蘇共中央候補委員,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

  拉齊斯早在1921年就發表作品,從1930年起專門從事創作。最最初在三部曲《五層的城市》、《在全世界的海岸上》和《沒有翅膀的飛鳥》(1931~1933)中,描寫瞭拉脫維亞勞動人民的艱苦生活。1933至1934年完成瞭描寫拉脫維亞漁民生活的長篇小說《漁人之子》。從50年代起他在從事政治活動的同時,還進行創作。1945至1948年發表的長篇小說《暴風雨》,是史詩性的作品,描寫拉脫維亞人民從1939年直到戰後1945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的鬥爭與新生活的建設,1949年獲斯大林獎金。1950至1951年寫成的長篇小說《走向新岸》,描寫拉脫維亞農民為集體化而進行的鬥爭,1952年又獲斯大林獎金。拉齊斯因文學創作的成就,於1947年獲拉脫維亞“人民作傢”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