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詩人。生於亞速爾群島的一個貴族傢庭,16歲入科英佈拉大學預科,後升入本科,先後學過法律、哲學和社會學。1861年開始發表十四行詩,顯示出他的文學才華。19世紀下半葉,葡萄牙文壇上出現瞭現實主義的傾向,並很快形成一種運動。當時的科英佈拉大學就是這一運動的中心。肯塔爾是葡萄牙文學史上“七十年代派”的主要導師。這一派是在法國社會學傢蒲魯東和德國哲學傢黑格爾的影響下,由科英佈拉的一群青年作傢組成。當時的文學革新和思想革新的標誌,是對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即所謂“科科英佈拉問題”展開的一場大論戰。在論戰中,這些青年作傢和文學保守派進行瞭針鋒相對的鬥爭。肯塔爾論述瞭詩人在社會發生重大變革時期的重要使命及其應起的思想革命先鋒作用。他還專程前往巴黎瞭解法國革命,後來很快就成為左派政治運動的主要鼓動者之一,宣傳巴黎公社。1872年參加組織“國際工人協會”(即第一國際)葡萄牙小組的活動。後因革命失敗感到悲觀失望。主要作品有《新詩集》(1865)、《安特羅·德·肯塔爾十四行詩全集》(1886)以及宣揚現實主義文學理論的論著《良好的判斷和健康的趣味》(1865)和《文學的尊嚴與禦用文學》(1865)。另有《散文集》3卷(1923、1926、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