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文學史傢。生於戈德斯貝格附近的下萊瑟多夫。長期從事文學藝術研究工作。1847年在海得爾堡大學任教。1851年在耶拿任教授。1855年起在德累斯頓藝術博物館作過領導和研究工作。他不僅通曉德國文學,而且對古希臘羅馬、法國、英國、義大利等國文學也有精深的研究。著有《英國文學史》(1855)和《法國文學史》(1860)。他還曾研究哲學史、美學史、宗教史等。

  黑特納繼承瞭赫爾德的文學觀。他認為文學不是一種孤立的社會現象,它同藝藝術、哲學、美學和宗教等有密切關系,是一個民族整個精神生活的組成部分,因而必須把文學與時代和社會結合起來研究。他還認為德國文學的產生和發展與外國文學也有聯系,文學史傢的任務不是“羅列作傢以及作傢的生活環境和他的作品”,而是要科學地表述文學是如何“由限定它的世界史的基礎之中產生出來的”,如何“由它所屬的民族、時代和國傢的精神和思想感情而產生的”。黑特納把文學與社會的統一當作評價作品的標準。

  黑特納所著《十八世紀德國文學史》(1856~1870)材料豐富,立論穩妥,條理清楚,雖有缺點,但至今仍是德國文學研究者的必讀參考書。他的著作還有評述當時戲劇創作的《現代戲劇》(1852),其中發揮瞭他對歷史悲劇、市民劇以及喜劇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