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於1953年2月22日。最初附屬於北京大學,原名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由鄭振鐸任所長,何其芳任副所長。兩年後,歸屬中國科學院,改稱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1958年鄭振鐸遇難逝世,何其芳繼任所長。研究所分設文藝理論、中國古代、現代、當代、民間文學以及蘇聯與東歐、西方、東方各文學研究組。1964年外國文學各研究組分出,另建外國文學研究所,從此該所的研究範圍主要是中國文學。1976年原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改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隨之改稱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院文學研究所。沙汀任所長,陳荒煤、餘冠英、吳伯簫、許覺民、王平凡任副所長。1982年起許覺民任所長、鄧紹基任副所長。1985年起,劉再復任所長,馬良春、何文軒、馮志正任副所長。研究所分設文藝理論、古代、近代、現代、當代、魯迅、民間、文學新學科等文學研究室(組)。餘冠英、蔡儀、陳湧、唐弢、王士菁、賈芝等曾擔任研究室(組)領導人。另有研究輔助單位:圖書館,資料室。編輯出版的期刊有《文學評論》(雙月刊)、《文學遺產》(季刊),毛星、陳翔鶴曾任刊物主編。從1981年起,逐年編寫出版《中國文學研究年鑒》。該所設有學術委員會,聘請所內外著名專傢參加,錢鐘書、俞平伯、季羨林、餘冠英、吳世昌、孫楷第、蔡儀、唐弢、王瑤、毛星、賈芝、鐘惦棐、朱寨等均擔任過學術委員。

  文學研究所的方針任務是在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文學理論、中國文學的現狀和歷史進行有計劃的系統的研究,總結經驗,建設和發展文學的各個學科,探索文學規律,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並通過研究工作培養新的文學研究人材。

  研究所成立後出版的集體編寫的主要學術著作有:《中國文學史》(三卷本)、《中國現代文學史》(三卷本,唐弢主編)、《文學概論》(蔡儀主編)、《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三卷,毛星主編)等。另外,還編輯出版研究、選本、資料叢書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