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女劇作傢。生於新奧爾良市一商人傢庭,曾在紐約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在好萊塢擔任過電影劇本審稿工作。30年代初期定居紐約,開始文學創作活動。1934年發表劇本《兒童節目》,揭露資產階級的偽善和兇殘的面貌,上演後受到歡迎。她在30、40年代曾三次訪問蘇聯,還作為戰地記者到過內戰中的西班牙。劇本《未來的日子》(1936)反映瞭工人的罷工鬥爭;《小狐貍》(1939)描述瞭南方一個世傢的沒落;《守望萊茵河》(1941)歌頌獻身於反法西斯鬥爭的普通德國人;《搜索索的風》(1944)譴責美國對法西斯勢力的綏靖主義。她采用傳統的現實主義手法進行創作,作品情節曲折,富於戲劇沖突,語言明白流暢,人物心理活動的刻劃細膩生動。

  50年代初期,海爾曼受到麥卡錫主義的迫害,但她拒絕在法庭上作證,並公開寫信譴責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後又被列入黑名單,直至1960年才重新獲得發表劇作的機會。她的幾部回憶錄《一個不成熟的女人》(1969)、《舊畫翻新》(1973)、《邪惡的日子》(1976)都獲得好評,其中關於她童年的朋友朱麗亞在反法西斯鬥爭中犧牲的故事被改編成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