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文學史傢、文學批評傢。生於達姆施塔特。很早就在格奧爾格主編的《藝術之頁》上發表作品。1916至1931年在海得爾堡大學任文學史教授。主要學術著作有《莎士比亞和德意志精神》(1911)、《歌德》(1916)、《格奧爾格》(1920)、《作傢與英雄》(1921)、《莎士比亞》(兩卷,1928)、《浪漫派》(兩卷,1930~1931)。此外,還曾翻譯莎士比亞的一些作品。他是“格奧爾格派”的重要成員,是德國所謂“為藝術而藝術”的重要代表之一。他認為,藝術作品,,特別是偉大藝術傢的作品,是作傢的生活和作傢的“自我表現”。他認為藝術作品是藝術傢生活的一種“第一性的表現形式”,藝術既不是摹仿一種生活,也不是向生活“移情”,它不受道德、科學、國傢政權等的約束,而是獨立地存在,隻受它本身規律的支配。這就是“為藝術而藝術”這句話的真實含義。他的理論在20世紀初影響瞭德國一代研究文學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