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戴·拉達

  阿爾巴尼亞詩人、語言學傢、民間文學傢。幼年學習義大利語,年輕時受拜倫的影響開始寫詩。在舍·阿得裡昂的阿爾伯雷什專科學校畢業後,開始搜集當地的民歌。1834年到那不勒斯學習法律,但對文學發生極大的興趣,並與當地的作傢傢交往密切。他曾參加1848年革命,創辦瞭阿爾伯雷什第一份報紙《意大利的阿爾伯雷什人》,號召為民族獨立而鬥爭。僑居國外時仍關心阿爾巴尼亞的民族解放事業,支持1878年成立的普裡茲倫同盟。1883至1897年創辦《阿爾勃裡的旗幟》雜志,並從事阿爾巴尼亞語言的研究,完成瞭《阿爾巴尼亞語語法》、《古阿爾巴尼亞語》等著作。在《政治遺言》(1902)一書中,再一次表達瞭他對阿爾巴尼亞美好未來的向往和對意大利帝國主義的仇恨。

  《米遼薩奧之歌》是他的代表作,它反映瞭15世紀斯坎德培時代阿爾巴尼亞人民的生活和鬥爭。作者通過米遼薩奧和麗娜的悲歡離合以及米遼薩奧為國捐軀的情節的描寫,表現瞭400年前阿爾巴尼亞人民不畏強暴的鬥爭精神,表達瞭民族復興者蔑視權貴,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民主思想。長詩在刻劃人物、描寫景色、學習民歌的風格等方面取得瞭重要成就。《塞拉菲娜·道比之歌》中,詩人再次將作品的情節安排在15世紀,更為突出地描寫瞭人民同土耳其人的鬥爭。《不幸的斯坎德培》是一部由許多各自獨立而又有聯系的短詩組成的五卷本的詩集,描寫1412至1444年,即從斯坎德培出生到他從土耳其回國32年間的重大事件,歌頌瞭人民在民族英雄斯坎德培領導下進行的抗擊土耳其侵略者的英勇鬥爭。拉達的詩歌深深地紮根於民歌的土壤之中,他是阿爾巴尼亞僑民文學的傑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