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憲宗元和年間(806~820)開始流行的詩體專稱。有廣狹二義:廣義指唐憲宗元和以來各種新體詩文。李肇《唐國史補》卷下:“元和以後,為文筆則學奇詭於韓愈,學苦澀於樊宗師;歌行則學流蕩於張籍;詩章則學矯激於孟郊,學淺切於白居易,學淫靡於元稹,俱名為元和體。”認為元和以後流行的新的文風、詩風,是由韓愈等元和時的著名作傢開創的,所以總稱之為元和體。狹義是指元稹、白居易詩中的次韻相酬的長篇排律和包括豔體在內的流連光景的中短篇雜體詩。《舊唐書·元稹傳》說,元稹“與太太原白居易友善。工為詩,善狀詠風態物色。當時言詩者,稱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閭閻下俚,悉傳諷之,號為元和體”。元稹《白氏長慶集序》:“予始與樂天同校秘書之名,多以詩章相贈答。會予譴掾江陵,樂天猶在翰林,寄予百韻律詩及雜體,前後數十章。是後各佐江、通,復相酬寄。巴、蜀、江、楚間洎長安中少年遞相仿效,競作新詞,自謂為元和詩。”說明元和體即元和時流行的新體詩,專指元、白詩體中的一個方面及其模仿的作品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