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代文學傢。即梁元帝。字世誠。梁武帝蕭衍的第七子。7歲封湘東王,成年後出為荊州刺史、江州刺史。侯景之亂,蕭繹依附西魏、北齊,出兵擊破侯景。武陵王天正二年(552),在江陵即皇帝位,改元承聖。承聖三年(554),蕭詧勾結西魏攻梁,蕭繹被虜,不久被殺。

  蕭繹好文學,博覽群書,又通佛典,致力於編纂和著述。著述中最重要的是《金樓子》,全書15篇,《隋書·經籍志》著錄為10卷,至明代逐漸散佚。清代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得66卷,後來為鮑氏收入《知不足齋叢書》中。《金樓子·立言篇》在文學理論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文中提出瞭文的標準應該是“綺縠紛披,宮徵靡曼,唇吻遒會,情靈搖蕩”,即文學作品需要具備文采、音律、感情這些因素,突破瞭過去文筆說的僅僅拘於有韻無韻的局限。其他如《聚書篇》、《著書篇》中記載書籍源流和自述著書的辛勤,都可以見出作者對文學和典籍的愛好。

  蕭繹著有文集52卷、《漢書》註釋、《周易》講疏、《老子》講疏等共360餘卷。這些著述有不少出自門下文人之手,但也表明他對文學和學術的重視。文集久佚,今有明人張溥的輯本《梁元帝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傢集》中。其作品屬於典型的齊梁綺麗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