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學傢。一名衡,字子湘,別號青門山人。武進(今江蘇常州市)人。順治諸生。

  邵長蘅主張為文必多讀書,忌俗避偽(《答賀天山》、《與彭子》)。現存文近300篇。他繼承唐順之、歸有光的傳統,取法於唐宋大傢。他曾為宋犖(時為江蘇巡撫)幕。宋犖選侯方域、魏禧、汪琬散文為《國朝三傢文鈔》,邵長蘅寫《三傢文鈔序》,曆論古文源流,評議三傢文章。認為“侯氏以氣勝,魏氏以力勝,汪氏以法勝;不必屑屑附會其出唐宋某氏並元明某氏,要之,可謂作者者”。餘如所撰《侯方域傳》中則推崇侯“始倡韓歐之學於舉世不為之日,遂以古文雄視一世”。《明四傢詩鈔序》、《明十傢文鈔序》、《金生詩序》等篇也闡述他的詩文論旨。《亦園記》、《青門草堂記》、《廬山遊記》(6篇)、《毗陵諸山記》、《毗陵諸水記》等紀遊之文,以及論說陳蕃、竇武、諸葛亮、唐太宗等人之文,都有蒼秀簡潔、合乎法度的特點。清代宋犖評邵氏文章說:“大較英爽飚發不如朝宗(侯方域),而根柢勝之;明切善議論不如叔子(魏禧),而舂容勝之。”(《邵子湘全集序》)現存詩800多首,以七古、七律見勝。取材比較廣泛,不少詩寫得渾脫流利,蒼涼入古。有一部分詩作詠明季故實及清初時事,反映瞭一個側面的現實生活。如《守城行》、《京口行》、《訛言行》、《苦旱行》以及《地震行》等。

  撰《青門全集》30卷,有康熙青門草堂初刻本,光緒二十三年武進盛氏重刻本。

邵長蘅行手跡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