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戲劇文學期刊。月刊。中國戲劇傢協會主辦,《劇本》月刊社編輯,現任主編於雁軍,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宗旨是發表優秀劇本,總結創作經驗,培養青年作傢,繁榮戲劇創作。《劇本》月刊,1952年1月創刊於北京,初期為中央文化部藝術事業管理局和中華全國戲劇工作者協會(現中國戲劇傢協會)編輯。第一任主編張光年,編委有田漢、曹禺、宋之的、陳白塵、賀敬之、胡可等。以刊登話劇、歌劇、戲曲劇本為主,並發表劇本、劇作傢評論、劇本創作問題討論、古典戲曲文學的研究等理論文章。創創刊以來,曾發表瞭不少有較大影響的優秀劇作。如《婦女代表》(孫芋)、《萬水千山》(陳其通)、《新局長到來之前》(何求)、《劉蓮英》(崔德志)、《同甘共苦》(嶽野)、《洞簫橫吹》(海默)、《佈谷鳥又叫瞭》(楊履方)、《關漢卿》(田漢)、《三人行》(陽翰笙)、《槐樹莊》(胡可)、《洪湖赤衛隊》(湖北省實驗歌劇院)、《甲午海戰》(朱祖詒等執筆)、《謝瑤環》(田漢)、《李慧娘》(孟超)、《抓壯丁》(吳雪執筆)、《七月流火》(於伶)、《杜鵑山》(王樹元)、《霓虹燈下的哨兵》(沈西蒙執筆)、《年青的一代》(陳耘)、《南海長城》(趙寰)、《豹子灣戰鬥》(馬吉星)等。上述劇作,不僅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還為全國各地專業和業餘劇團選擇上演,為繁榮社會主義戲劇事業,做出瞭貢獻。1965年改為雙月刊。1966年出2期後因“文化大革命”被迫停刊,共出164期。1979年1月復刊(仍為月刊),由鳳子任主編,曹禺、吳祖光、胡可等十餘人任編委。

  在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和“百花齊放、百傢爭鳴”的方針指導下,《劇本》月刊呈現新的面貌。刊登各種類型的文學劇本的同時,扶植有獨創精神的新人新作,選刊一些外國劇作,發表創作問題的爭鳴以及國內外戲劇信息等文章。近年來發表瞭《秋收霹靂》(趙寰執筆)、《大風歌》(陳白塵)、《陳毅出山》(丁一三)、《報春花》(崔德志》、《神州風雷》(趙寰、金敬邁執筆)、《陳毅市長》(沙葉新)等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