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鄉族主要聚居在甘肅省臨夏東鄉族自治縣,約27萬9千餘人(1982)。語言屬阿勒泰語系蒙古語族,無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

  東鄉族文學主要為民間口頭文學,有民歌、敘事詩、傳說、故事等。民歌中的東鄉“花兒”是東鄉族人民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大多數東鄉族人都會編唱。他們常常用花兒這種形式抒發追求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在民歌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敘事長詩,反映瞭東鄉族人民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和民族心理。代表性作品有《米拉尕黑》、《葡萄娥娥兒》、《略略調》等。《米拉尕黑》有韻文體敘事詩和散文體故事流傳,內容有許多變異。散文體故事講東鄉族青年米拉尕黑與美麗善良的海迪亞姑娘相愛,當自己的民族受到外族侵略時,他毅然奔赴戰場。功成之後,不圖榮華富貴,回到故鄉與海迪亞團聚。長篇敘事詩《米拉尕黑和瑪芝璐姑娘》是寫青年獵人米拉尕黑與美麗勤勞的姑娘瑪芝璐熱戀,不料戰事爆發,米拉尕黑應征去康圖巴乍作戰。臨行時二人互換記首,姑娘送給米拉尕黑一把白豆子和一把竹筷子;米拉尕黑拿出風月寶鏡,掰成兩半,各存一半作信物。戰事平息後,米拉尕黑得到一位智者相助,趕回傢鄉,在強盜搶親時,救出瑪芝璐,結成終身伴侶。故事《璐婦人斬蟒》反映東鄉族婚禮習俗,表現東鄉族婦女的勇敢、智慧和自我犧牲精神。《玉哈斯的故事》是流傳在東鄉族人民中的機智人物故事,它嘲諷瞭富人闊佬的貪婪、愚昧,歌頌瞭勞動人民的機智聰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東鄉族的作傢文學發展起來,有瞭自己的作傢和詩人。詩人汪玉良根據民間文學題材,先後創作瞭敘事長詩《馬五哥與尕豆妹》、《米拉尕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