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史學傢、文學傢。字叔皮。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人。《漢書》作者班固的父親。傢世儒學,造詣頗深。西漢末年,群雄並起,隗囂在天水擁兵割據,他避難相隨,後至河西,為大將軍竇融“畫策事漢”。經竇融推薦,被漢光武帝徵召,任為徐縣令。不久因病免官,專心史籍。晚年任望都長。

  司馬遷後,許多人採集時事以接續《史記》,“然多鄙俗,不足以踵繼其書”。班彪博學多才,對於《史記》及續寫《史記》的情況作瞭細心的考察,據《後漢書·班彪傳》載,他他一方面贊揚司馬遷“善述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野,文質相稱,蓋良史之才也”,另一方面又批評司馬遷不與孔子同是非,背離瞭“五經之法言”,“大敝傷道”。正是從這一認識出發,班彪乃“繼采前史遺事,傍貫異聞,作後傳數十篇”,這就是後來班固撰寫《漢書》的基礎。此外,《後漢書》載其“所著賦、論、書、記、奏事合九篇”。今存《北征賦》、《覽海賦》、《冀州賦》等,《文選》、《藝文類聚》有收錄。其中《北征賦》寫他在西漢末年避難涼州、從長安行至安定時沿途的見聞和感慨,對當時人民生活的困苦和動蕩的社會面貌有所反映。這篇賦采用楚辭的形式,重在抒情,與鋪張揚厲的西漢大賦風格迥異,開瞭東漢末年抒情小賦的先聲。他另有《王命論》一篇,系勸隗囂興復漢室之意,見於《漢書·敘傳》、《後漢書》本傳及《文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