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美術團體一般都舉辦相應的展覽,所以兩者常聯繫在一起。它們主要有日本藝術院、日展、日本美術傢聯盟、日本美術院、院展、新創作協會、創畫會、創畫展、日本工藝會、日本傳統工藝展覽、日本國際美術展覽。

  日本藝術院 日本最高的藝術團體,位於東京都上野公園。其前身是1919年9月15日成立的帝國美術院,1937年6月23日改名帝國藝術院,1947年12月4日改名日本藝術院。根據19949年7月23日制定的《日本藝術院令》,它是“為優待藝術上功績顯著的藝術傢而設置的榮譽機關”,任務是“審議關於藝術的重要事項,進行促使藝術發展的活動,就藝術上重要事項向文部大臣或文化廳長官建議。”現在,除院長外,會員限定於120人以內,由美術(第1部,56人),文學(第2部,37人),音樂、戲劇(包括電影)、舞蹈 (第3部、27人)組成。它每年對院外卓越的藝術作品或對藝術進步有貢獻並業績顯著的藝術傢,授與恩賜獎及日本藝術院獎。

  日展  日本美術展覽的簡稱。其前身是1907年6月創始的日本文部省美術展覽(簡稱文展),1919年改名帝國美術院展覽(簡稱帝展)。1935年,為瞭吸引在野的著名美術傢,又改名文展。1946年改名日本美術展覽。1949年,日展由日本藝術院與日展經營會聯合承辦,1958年改由社團法人日展經營會承辦。日展是日本級別最高的美術展覽,由日本畫、洋畫、雕塑、工藝、書法等5個門類組成,每年秋季舉行。

  日本美術傢聯盟 日本專職美術傢的全國性組織,1949年6月創立。它的宗旨是:“促使日本美術界健康發展,增進美術的普及和國際交流,保護美術傢的正當權益。”會員包括:正會員(約4000人)、外籍會員、準會員、名譽會員、贊助會員。會員中選舉委員,委員又構成國際美術聯盟日本委員會。

  日本美術院及院展 日本美術院是日本主要的在野美術團體,1898年10月15日由岡倉天心、橋本雅邦等人發起,成立於東京谷中初音町。它包括日本畫、雕塑、工藝等傳統美術門類,設置研究部、創作部、展覽部,發行機關雜志《日本美術》。它以狩野派為基礎,在岡倉天心的東方理想主義與浪漫主義指導下,繼承傳統,學習西方,曾為新日本畫運動的中心。1906年11月一度衰微移往茨城縣五浦。1913年,橫山大觀繼承天心遺志,重振日本美術院,史稱再興美術院。日本美術院展覽,簡稱院展,為日本的重要美術展覽之一。始於1898年10月,一度中斷,1913年恢復,一般每年舉行一次。

  新創作協會 日本的美術團體。1936年7月,由帝國美術院的反對派小磯良平等9名油畫傢發起創立新創作派協會。1939年,本鄉新等加入後增設雕塑部,揭起現代主義與反官方展覽的旗幟。1949年,丹下健三、前川國男加入後增設建築部(1969年改稱空間設計部)。1951年,因日本畫團體──創造美術社並入而新設日本畫部,改稱新創作協會。1974年,日本畫部又脫離而獨立為創畫會。

  創畫會及創畫展 創畫會為日本畫團體。其前身可追溯到1948年1月成立的創造美術社。1950~1974年間,創造美術社並入新創作協會並成為其日本畫部。1974年5月,以吉岡堅二、山本丘人為首的日本畫部全體會員退會另立創畫會。創畫展是該會每年舉辦的公募展覽,具有現代主義傾向。

  日本工藝會及日本傳統工藝展覽 1947年,陶器工藝傢富本憲吉創立新匠美術工藝會。1950年,日本頒佈《文物保護法》,試圖保存和發展傳統工藝,並規定工藝技術為“無形文物”。1954年舉行瞭第1回無形文物日本傳統工藝展覽。1955年被評定為重要無形文物保持者的荒川豐藏、富本憲吉等人發起成立瞭日本工藝會。同年秋舉辦瞭第2回日本傳統工藝展覽。以後傳統工藝展覽由日本工藝會主辦。日本傳統工藝,不是單純模仿古物,而是以傳統材料與手法為基礎,創造適應於現代生活的工藝品。它與否定工藝品的實用價值,純粹追求造型美的觀點劃清瞭界線。

  日本國際美術展覽 亦稱東京雙年展。始於1952年,由《每日新聞》社主辦,仿威尼斯雙年展,聖保羅雙年展等國際美術展覽的形式。它與同社主辦的日本現代美術展覽隔年交替舉行,起初以邀請的形式,自1970年第10回展覽起,變為競爭的形式。它對日本美術走向現代與世界,有較大促進作用。

  

參考書目

 《日本美術年鑒》,東京文化財研究所,1988。

 《美術手冊》,美術出版社,東京,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