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紀念1840~1949年間在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會議通過決議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建立的紀念碑。1952年開始動工,1958年“五一”節落成。形式挺拔、雄偉。正面鑲嵌著毛澤東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個金字,背面鐫刻著周恩來書寫的碑文,四面鑲嵌著10塊浮雕像。

  浮雕設計始於1953年,由來自全國的著名雕塑傢和畫傢參加。每件浮雕都表現一定歷史事件,10塊浮雕既有獨立性而又有連續性,概概括地表現瞭中國近代的革命歷史。東面第1塊是《燒鴉片》,表現1839年群眾在廣東虎門銷毀鴉片事件,作者曾竹韶等;第2塊是《金田起義》,描寫1851年1月11日廣西金田農民起義,作者王丙召等。南面第1塊是《武昌起義》,表現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的情景,作者傅天仇等;第2塊是《五四運動》,表現1919年北京青年學生運動,體現人民“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愛國熱情,作者滑田友等;第3塊是《五卅運動》,描寫1925年上海日本紗廠因槍殺共產黨員顧正紅而爆發的示威運動,作者王臨乙等。西面從南邊起的第1塊浮雕是《八一南昌起義》,表現中國共產黨領導武裝起義開展武裝鬥爭,作者蕭傳玖等;第2塊是《遊擊戰》,描繪人民戰爭的遊擊戰術,作者張松鶴等。正面的浮雕是《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支援前線》、《歡迎人民解放軍》3塊,表現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體現中國人民英勇鬥爭的偉大精神,作者劉開渠等。

蕭傳玖等:《八一南昌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