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凡·愛克(Hubert van Eyck1395前~1426)和J.凡·愛克(Jan van Eyck1395前~1441)的合稱。二人均為尼德蘭畫傢。按16世紀的傳統說法,馬斯特裡赫特附近的馬塞克是他們的出生地。關於他們生年的說法均出於估計。二人是兄弟的說法,也隻能追溯到16世紀初。又有人認為二人系同村人,並非兄弟。H.凡·愛克1426年9月18日在根特去世,葬於聖貝翁教堂墓地。1425年,他因兩幅畫稿獲根特地方行政官的付款,徒弟們得到根特市議會的賞賞金。1426年,他手中有為根特聖救主教堂制作的一座祭壇的聖安東尼雕像和其他部分。J.凡·愛克1441年7月9日卒於佈魯日。1422~1424年為荷蘭伯爵巴伐利亞的約翰裝飾海牙宮殿,廣招學徒,協助工作,《都靈-米蘭祈禱書》細密畫即出於這時期,1425年5月19日他開始為勃艮第公爵菲力普工作,任宮廷畫傢和內廷供奉,深受器重。1428~1429年,隨使團去葡萄牙洽商菲力普和葡萄牙公主伊莎貝拉的婚事並為公主畫像,其間曾途經英國並在西班牙旅行。1431年結婚,定居於佈魯日並購置住宅,繼續H.凡·愛克未竟的工作。1432年5月6日完成瞭《根特祭壇畫》,從1432年起,他開始在作品上簽名或題詞。現存有簽名和年代的作品10件。1435年,他曾為佈魯日新市政廳的6座佛蘭德斯男女伯爵的雕像著色和鍍金。他去世後葬於聖多納蒂安教堂。

  凡·愛克兄弟合作完成的《根特祭壇畫》(根特,聖貝翁教堂),又名《神秘羊羔祭壇畫》,取材於《聖經·啟示錄》第7章第9、10節。祭壇系多葉式,分內外兩側,共有20個由框邊分開的畫面。平日兩翼關閉,隻見外側,其上圖畫分3層:上為預告耶穌降生的男女四先知,中為《受胎告知》,下中為洗禮者約翰和福者出音書約翰的灰色仿雕刻立像,兩邊為供養人的跪拜像。構圖和色彩,沉著安靜,如宗教劇的序幕。節日禮拜時,兩翼打開,展現內側光彩奪目的畫面。上排中間3幅為上帝(一說耶穌)、洗禮者約翰和聖母,左為奏樂天使、亞當及《該隱和亞伯的獻祭》,右為歌唱天使、夏娃及《該隱殺亞伯》,構圖突出人物,皆特寫式;下排正中為《羊羔的頌贊》,左為《公正的士師》(1933年被盜,現為摹品)和《基督的軍隊》,右為《苦修僧》和《香客》,5幅畫上有人物219人,被描繪在宏偉統一的自然景色之中。以對人和自然的肯定和贊美為主要思想內容,以深入細致地觀察和描寫現實生活為其形象創造的根據,以經過改進的油畫技法為繪畫手段的《根特祭壇畫》,是早期尼德蘭繪畫的卓越成就,在尼德蘭繪畫發展中具有裡程碑的意義。《根特祭壇畫》的哪些部分是H.凡·愛克畫的,哪些部分是J.凡·愛克畫的,仍然是有爭論的問題。

《羅林宰相的聖母》

  J.凡·愛克博學多才,富於鉆研精神。“盡我所能”是他的藝術格言;觀察入微,描繪細致,重視對人物性格的刻畫,註意空間構成的處理和光、色的表現,是他的藝術特點。他曾對油畫技法作瞭重要的改進,主要是改良瞭調色油,采用瞭含有樹脂的稀釋油,使顏色易於調和,便於運筆,又可層層敷設,透明鮮亮,從而便利瞭畫傢的工作,增強瞭油畫的表現力。他是在木板上成功描繪油畫的第一人。他在繪畫上的成就和對油畫的改進,使他不僅成為尼德蘭繪畫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而且在歐洲繪畫發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主要作品還有:《羅林宰相的聖母》(1436)、《戴紅頭巾的青年男子像》(可能是自畫像,1432)、《阿爾諾爾芬尼夫婦像》(1434,見彩圖)、《德累斯頓祭壇畫》(1437)、《聖巴巴拉》(1437)、《妻子像》(約1439)等。

《阿爾諾爾芬尼夫婦》(1434~1436) 凡·愛克(尼德蘭)

  

參考書目

 Lotte Brand Philip, The Ghent Altɑrpiece ɑnd the Art of Jɑn vɑn Eyck,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