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工柳

  中國現代油畫傢、美術教育傢。1916年1月5日生於廣東省開平縣。1936年考入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學習繪畫。抗日戰爭爆發後,在武漢的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工作,參加籌組全國木刻界抗敵協會,並被選為該協會理事。1938年6月,,由武漢到延安,進入魯迅藝術文學院學習,11月,參加魯迅藝術文學院木刻工作團,到太行山抗日前線,任《新華日報(華北版)》美術編輯,創作木刻作品,並開辦木刻訓練班。1942年5月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以後赴關中農村深入生活。1946年到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任美術系主任。1949年參加中央美術學院創建工作。1953年任該院繪畫系主任。1955~1958年,在蘇聯列寧格勒列賓繪畫雕塑建築學院進修。回國後繼續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並任中國美術傢協會書記處書記。1976年後,任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並被選為中國美術傢協會常務理事、全國文聯委員。

  羅工柳早年作品以木刻為主,探索版畫藝術大眾化的途徑。在太行山參加創作木版水印新年畫,色彩明艷,內容新穎,受到當地群眾的歡迎。1949年後的創作以油畫為主,油畫《地道戰》和《整風報告》,是革命歷史畫的代表性作品,留蘇回國後創作的《前仆後繼》和許多風景畫,顯示出豐富、和諧的色彩表現功力。他常以深沉的藍、紫色,構成寧靜、典雅的色調。1959~1962年先後完成的《毛澤東同志在井岡山上》、《井岡山》、《上井岡山》等作品,對革命者的謳歌和對壯麗山河的禮贊交相輝映,雄深沉鬱,追求著英雄主義的風格。60年代以後,他試圖把中國畫寫意方法與西方古典油畫的寫實技巧融為一體。這一時期的作品筆法恣肆多變,更註意對象的概括和畫面氣勢、情趣的表現,如《姐妹倆》等。

《姐妹倆》

  羅工柳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工作。50年代,致力於美術教育改革,努力把解放區藝術教育重視深入生活、重視創作實踐的經驗與原有的藝術院校教學計劃結合起來。60年代,他先後主持文化部主辦的油畫研究班和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羅工柳工作室的油畫教學,在油畫人才的培養上有顯著貢獻。他的繪畫技法和教學方法對中國油畫創作和油畫教學,有廣泛影響。出版有《羅工柳畫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