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賓虹

  中國近現代中國畫傢。初名懋質,應試改名質,字樸存,以所居潭渡村有濱虹亭,因號濱虹,後改寫賓虹,中年後以字行。別號有予向、虹若、虹廬、虹叟、黃山山中人等。原籍安徽省歙縣西鄉潭渡村人,1865年1月27日生於浙江省金華城西南南鐵嶺頭,1955年3月25日卒於浙江省杭州市。擅長山水畫,兼作花鳥畫,並進行繪畫史論和篆刻的研究、教學,以及中國美術遺產的發掘、整理、編纂、出版工作。

  生平 黃賓虹的生平活動可分為4個時期:

  ①金華至歙縣時期(1865~1907)。歙縣,古稱徽州,此地山水佳勝,物產富饒,工商發達,人文薈萃。歙縣黃氏,詩書世傢,到黃賓虹之父黃定華時,傢道中落。黃定華14歲到金華學商,及壯成傢定業。長子黃賓虹,自幼攻讀詩文經史,學習書畫及篆刻。1883年,黃賓虹回歙縣遊黃山、白嶽,寫詩作畫。以後10年,或在潭渡村,或往來於金華、揚州、安慶、歙縣之間。在潭渡村,他臨摹漸江、石濤等古人的作品,有時即景寫生。同時潛心研讀黃生、劉獻廷、顧炎武、黃宗羲等明代遺民的著作,文章受汪中、洪亮吉影響最深。1886年,應縣試,補廩貢生,問業於同縣學者汪宗沂。在揚州從陳崇光學畫花卉。在安慶從鄭珊學山水,得“實處易,虛處難”6字訣。在南京訪清涼山掃葉樓龔賢故居,觀龔賢《黃山圖》。1890年,因洋貨沖擊,父親經商失敗,全傢由金華遷回歙縣潭渡村,黃賓虹協助父親制造徽墨謀生。1891年,黃賓虹以革命嫌疑被捕入獄,經營救獲釋。制墨虧損,黃定華於1894年去世。居喪期間黃賓虹讀書作畫不倦,更關心民族、國傢的命運。1895年,他致函康有為、梁啟超,贊成維新變法。在安徽貴池縣,他會見瞭譚嗣同,引為知己。1898年,聞譚嗣同遇害,他寫挽詩痛悼之。1900年,動身北上,因八國聯軍攻入北京中止,遂遊黃山、九華山,皆有詩畫。1904年,去蕪湖安徽公學任教,翌年,在歙縣新安中學堂教書,與友人組織黃社,紀念黃宗羲,宣傳反清思想。1907年,被控為革命黨人,被迫出走上海。

  ②上海時期(1908~1937)。1905年,黃節、鄧實在上海組織國學保存會,以保存文物,發揚民族藝術傳統和宣傳救亡圖存為宗旨,並出版《國粹學報》,黃賓虹曾為該報撰文。來滬後,參加國學保存會,擔任《國粹學報》編輯。1909年,參加柳亞子發起的以文學宣傳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南社,多次發表論畫談印的文章。1911年2月,與鄧實合編的《美術叢書》第1輯出版。秋,黃賓虹歡迎辛亥革命。1911~1927年間,他致力於民族文化藝術的傳播。先後編輯《神州國光集》、《神州大觀》、《歷代名傢書畫集》、《中國名畫集》等金石書畫圖冊,任《國畫月刊》編輯、商務印書館美術部主任等職,做瞭大量搜集、整理、出版美術遺產的工作。1915年,袁世凱賣國稱帝,黃賓虹極為痛憤,拒絕袁的拉攏,也不與保皇的康有為合作,積極為宣傳孫中山革命學說的《真相畫報》作畫撰文。1924年,為躲避戰火,一度至安徽貴池縣隱居,作畫頗多,後因水災返回上海。翌年,畫史專著《古畫微》刊行,並參加經亨頤組織的寒之友社。1926年,組織金石書畫藝觀學會,主編《藝觀》雙月刊。1928年,與張善孖、張大千、俞劍華等組織爛漫社,出版《爛漫畫集》第1輯,完成《美術叢書》第4輯,與前3輯重排一並出版。此後,逐漸轉向教學和繪畫創作,其山水畫也從以師古人為主轉向以師造化為主。曾先後執教於昌明藝術專科學校、新華藝術專科學校、上海藝術專科學校,並任暨南大學中國畫研究會導師。1928年和1935年,兩次赴廣西桂林講學,遊歷桂林、陽朔山水和羅浮勝景,途經香港,講學作畫。1931年,遊天臺、雁蕩諸山。1932~1933年,乘船溯長江入川,在成都大學等處講學。登峨眉、青城,臨巴山蜀水,飽遊沃看,寫景賦詩,舟車不輟。所作山水畫,筆墨完備,氣韻雄逸,意境清新,獨辟蹊徑。1934年,刊行《黃賓虹紀遊畫冊》,發表《畫法要旨》等論著。

《陽朔》

  ③北平時期(1937~1948)。1937年6月,應北平古物陳列所和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之聘,來北平鑒定書畫和擔任教授。7月,抗日戰爭爆發,北平淪陷,遂杜門謝客,埋頭創作和著述。這時他的山水畫,直追北宋,並以驚人的勤奮,不斷整理歷年遊歷的寫生畫稿,融化古人與造化,獨創風格,日益鮮明。1943年,他80壽辰,北平藝術專科學校的日本顧問設置祝壽會,黃賓虹拒不出席。其友人和學生,在上海舉辦瞭黃賓虹80壽辰書畫展覽會,印行特刊,出版《黃賓虹先生山水畫冊》。著《八十感言》,期望否極泰來。

  ④杭州時期(1948~1955)。1948年,應杭州藝術專科學校聘請,離平赴杭,任國畫教授,定居西湖棲霞嶺。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他極為興奮,認為共產主義學說大公無私,真正的民族復興時期到來。曾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今浙江美術學院)教授。他雖因患白內障視力減退,但仍作畫、著述、教學,十分忙碌。1953年,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杭州分會、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聯合舉辦黃賓虹90壽辰慶祝會,華東行政委員會授予他人民藝術傢稱號。任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研究所(後改為民族美術研究所)所長。1954年,在上海舉行黃賓虹先生作品觀摩會。翌年,當選為華東美術傢協會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2屆全國委員會委員。2月,胃癌病重,他還勉強作畫。3月24日彌留之際,猶念:“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他留下遺囑將藏書藏畫和本人作品、手稿捐獻給國傢。25日逝世,安葬於南山公墓。政府以棲霞嶺故居為黃賓虹紀念室。

  繪畫創作和理論著述 黃賓虹的山水畫創作道路,經歷瞭師古人、師造化和融化古人造化形成獨創風格3個階段。大約60歲以前以師古人為主;60~70歲以師造化為主;70歲以後,自立面目,漸趨成熟;在繼續探索中停止瞭呼吸。

  在師古人方面,他師其意不師其跡,師長舍短,合眾長為己有。他從明人入手,直追北宋,而以元人為歸。黃賓虹師造化,以黃山為基點,向周圍擴展。他一生八上黃山,東南到雁蕩、武夷,南至香港、羅浮,西南至桂林、陽朔,西至峨眉、青城,北至嵩山、泰山、燕山。隻要有條件,從不放過遊山寫景的機會。他一生旅行紀遊畫稿當以萬計。他遊歷山川,註意景物變化,舉凡晝夜朝夕,風晴雨霧,季節氣候,巖石林木,必記錄其景觀特色。他還重視歷史沿革,時代興替,人文風情,以及滄桑變遷。看山看入骨髓,攝情景於筆端。

《黃山》

  風格渾厚華滋,意境鬱勃澹宕,是黃賓虹山水畫的基本特點。其中,又因寫景抒情和相應筆墨章法的不同而呈現出多種面貌。從筆墨上看,屬於繁體的“黑、密、厚、重”,即積筆墨數十重,層層深厚,是他的山水畫最顯著的特點,也有簡潔疏朗僅以墨線勾勒,或稍加淡墨渲染的減筆,即疏體。前者實中見空靈,其特點是將畫中的山巒、樹木等畫的墨厚密重,而將房舍、雲水、路徑等調節空間結構的景物以空白留出,使大面積的黑與小面積的白形成對比,使人不覺得悶塞板滯。後者虛中見雄逸。從章法上看,有山重水復,或層巒疊嶂,或平遠千裡的全景山水,也有半邊一角,竹樹巖泉的小景山水。從色彩上看,有水暈墨章,元氣淋漓的水墨山水,也有丹青斑斕的青綠設色,更有色墨交輝的潑墨重彩,以及純用線條的焦墨渴筆。從繼承和創新的角度來看,可以發現古代某傢筆法的影子,但又完全不是古人──“我似古人,孰若古人似我”。他晚年的畫,呈現出前無古人的畫貌(見彩圖)。他的花鳥畫,偶一為之,雅健清逸,別具一格。黃賓虹的書法,師承鐘鼎文和晉魏。寫過《師寰簋》、《頌鼎》、《叔夜鼎》、《善夫克鼎》。行草取法王獻之、顏真卿,楷書取法《鄭文公碑》、《石門銘》、褚遂良等。博采眾長,出以己意,渾樸沉雄之中隱含著清剛秀逸。他的書法造詣,是他畫法的基礎。

《擬筆山水》(中國現代) 黃賓虹

《大鵬灣外望》

  註意畫論畫史的研究,是黃賓虹藝術實踐的組成部分。淵博的學識,豐富的書畫實踐,使黃賓虹的畫論畫史研究,有著深刻的獨到見解。這主要是:①渾厚華滋。針對清代山水畫出現氣格柔靡軟弱的現象,他發展瞭前人“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的畫評,簡括為“渾厚華滋”四字,作為他追求的藝術境界和審美標準,並且把它提到中華民族性格的高度。②主張創造。他認為師古人是為瞭繼承和發展民族優良傳統,要師長舍短,合眾長為己有,就必須廢棄守舊式的臨摹,必須師造化。“造化取無,取之不盡”,“隻知師古人,不師造化,終無以得山川之靈秀。”在師造化如何對待自然景物上,他認為,“天地之陰陽剛柔,生成萬物,均有不齊,需待人力補充之”,使畫成“為天(自然)所不能勝者”。如果“畫無創造,世人何必要畫?”所以他主張:“絕似又絕不似於物象者,此乃真畫”。③筆墨虛實。在技法理論方面,他總結中國畫用筆用墨的規律,提出5種筆法:平、圓、留、重、變,7種墨法:濃、淡、潑、破、漬、焦、宿。用筆貴在剛而能柔,用墨貴在淋漓而不臃腫。墨法高下全關系於用筆是否剛健有力,用筆剛健有力則墨不臃腫。筆力有虧,墨無光彩。畫要法備氣至,筆法具備則氣至,墨法齊全則法備。章法講究虛實關系,要求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守黑知白,陰陽開合,起伏回環,氣脈連貫,離合參差,變化無窮。④學人畫。黃賓虹論畫,雖然沒有超越文人畫、南北宗論的范圍,但是,對文人畫有具體分析。他針對明清畫壇流弊指出:稍能詩文而畫無傳授,習於空談而無真功力的文人畫,貌似簡逸而實流於空疏。他提倡學識淵博、人品高尚、功力紮實,有創造性的學人畫。認為學人畫,磊落大方,英華秀發,靜穆淵深,為畫正格。

  黃賓虹的繪畫創作有明確的理論指導,其理論包含著創作實踐經驗的總結。他的山水畫和畫論,豐富瞭山水畫的表現力,在現代中國畫的發展中,有著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意義。

  

參考書目

 王伯敏:《黃賓虹》,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