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遊泳項目之一,也是最早的遊泳姿勢之一。蛙泳一詞在英文裏是胸泳或俯泳的意思。日本稱之為平泳。這種遊泳姿勢因俯臥在水面,劃水與蹬腿動作酷似青蛙在水中遊進,所以在中國一直稱之為蛙泳。遊蛙泳時,身體姿勢比較平穩,水的支撐面積大,動作省力,呼吸方便,能持久,適用於長時間、遠距離遊泳。採用這種姿勢遊泳,容易觀察目標,動作隱蔽,聲音小,實用價值很大,長期以來被廣泛應用於漁獵、水上搬運、泅渡、救護等方面(圖1)。

圖1 蛙泳

  蛙泳的起源,說法不一。相傳在古埃及和羅馬帝國時,它是獵人潛入水中捕捉水鳥的遊動方法之一。18世紀末,在歐洲軍事學校中已設有專門教授蛙泳的課程。1875年8月,第1個被公認的英吉利海峽的征服者,便是用蛙泳橫渡的(見遊渡海峽)。

  現代競技蛙泳,是在古代民間蛙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最早的一種姿勢,叫古典式蛙泳,兩腿蹬水時,向兩側分開、伸直,然後向內夾水。20世紀以前,蛙泳在競賽活動中曾被廣泛采用。但是後來一些速度較快的遊泳姿勢相繼出現,人們則多用側泳、自由泳參加比賽。自1900年澳大利亞的爬泳出現後,在不分項目的比賽中遊蛙泳的人就更少瞭。1904年第3屆奧運會為瞭使蛙泳與其他姿勢的競賽條件均等,把蛙泳作為一個獨立項目進行比賽(當時距離為440碼)。從1908年第4屆奧運會開始,男子200米蛙泳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據記載,1913年第1屆遠東運動會上,中國已派有蛙泳運動員參加比賽。1935年,國際業餘遊泳聯合會對遊泳規則作瞭補充規定,允許蛙泳運動員從空中向前移臂,這就出現瞭蝶泳。蝶泳的速度快,有代替蛙泳的趨勢。1952年第15屆奧運會後,國際業餘遊泳聯合會代表大會決定,把蝶泳和蛙泳分開,作為兩個獨立項目進行比賽。50年代初,蛙泳運動員為瞭提高速度,曾采用過潛水蛙泳,即身體潛入水中,作長臂劃水和蹬腿。1956年第16屆奧運會上,日本運動員古川勝采用這種姿勢以2′34″7獲得200 米冠軍。但是在此之後,潛泳就被禁止使用。

  現代競技蛙泳,在歐洲開展較早,50年代,許多歐洲國傢都有過很好的成績。60年代,美國、蘇聯多次打破世界紀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英國的實力也較強。現在男、女蛙泳4個項目的世界紀錄,為蘇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英國所保持。

  蛙泳的基本方法是遊進時身體俯臥在水中,兩臂開始伸直,向兩側分開,然後向後屈臂加速劃水,至兩肩側面的延長線前結束。接著向內降肘使兩手在胸前匯合,再向前伸出。兩腿的動作是由兩側向後呈半弧形加速蹬,而後伸直、並攏、回收。在收腿即將結束時,將小腿和腳向兩側翻出,形成向後蹬水的阻力面,再開始蹬腿。在比賽中,一般采用蹬腿1次、劃臂1次、呼吸1次的配合方法。

  多年來,蛙泳技術經歷瞭不少變化。50年代初,盛行潛水蛙泳,它對臂力較強、腿力較弱的運動員有利。後來改為水面蛙泳,這時很重視腿的作用,許多運動員,特別是女子,主要靠腿的推進動力。1957年5月1日,中國優秀運動員戚烈雲,利用他腿部的優越條件,用高航式蛙泳(蹬腿時上身抬起較高)以1′11″6的成績創造瞭100米蛙泳世界紀錄。1958~1960年,中國的穆祥雄、莫國雄相繼采用半高航式和平航式又先後4次打破這個項目的世界紀錄。但是,1961年美國運動員C.賈斯特雷姆斯基,以他強有力的兩臂加快動作頻率,創造瞭100米和200米的蛙泳世界紀錄。他以2′29″6的成績創造200米世界紀錄時,用瞭153個劃臂動作。這種新技術,對以後蛙泳技術的改進,起瞭推動作用。由於運動技術的發展,手與腿的作用也在不斷變化。對這方面的理論探討,至今還在繼續。但是,從技術發展看,臂的作用正在加強,腿的動作幅度縮小瞭。這種技術變化,可以減少阻力,有利於提高動作頻率(圖2)。

女子蛙泳

  高肘劃水,是提高臂部劃水效果的新技術。這種技術,是在兩臂向後劃水時肘關節保持較高的位置,使小臂與大臂之間構成理想角度,形成小臂對水的截面,從而獲得更好的劃水效果。目前世界上優秀運動員已廣泛采用這種技術。腿部動作,在50年代主要是通過加大大腿的工作距離來獲得前進動力。現代蛙泳的腿部動作是少收大腿,充分發揮小腿的作用,在收腿結束時,腳後跟盡量靠近臀部。(見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