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的藏書室。1907年建於上海,1909年定名涵芳樓,1910年底改稱涵芬樓。1924年藏書移入商務印書館所建的東方圖書館,古籍善本室仍稱涵芬樓。

  涵芬樓藏書以古籍善本和地方誌著稱。先後收有熔經鑄史齋、秦漢十印齋、聞齋、持靜齋、意園、藝風堂、密韻樓以及天一閣等藏書樓散出的藏書多種。到1931年底,經鑒定、整理的善本共有 3745種,35083冊。加上當時新得而尚未整理的揚州何傢藏書中的善本,總數接近55萬冊。其中收藏的《永樂大典》2冊和宋紹興刻本《春秋左傳正義》、宋建安黃善夫傢塾刻本《史記集解索隱正義》(殘)、宋刻元遞修本《資治通鑒》(殘)、宋紹興刻元明遞修本《六臣註文選》等都是海內稀有的善本精品。到1931年,所收地方志共2641種。2.56萬餘冊。20年代前後,商務印書館以涵芬樓和國內外公私收藏的善本為母本,影印出版《涵芬樓秘笈》、《續古逸叢書》、《四部叢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叢書,在古籍整理、出版、傳播等方面作出瞭貢獻。

  1932年“一二八”事變,商務印書館總廠及東方圖書館毀於日軍炮火。涵芬樓藏書除移藏在銀行保險庫中的 574種,5000餘冊善本精品得以幸免外,其餘均與東方圖書館的一般藏書一齊全部化為灰燼,總計約46萬餘冊。

  涵芬樓先後編有古籍藏書目錄四編三冊,但不含上述幸存的善本精品。“一二八”事變後編制瞭《涵芬樓燼餘書錄》,附錄已毀善本1700種。

  1951年,商務印書館將涵芬樓收藏的 574種善本精品轉讓,其中《永樂大典》25冊獻給國傢,均由北京圖書館收藏。這些鈐有“涵芬樓”朱文藏書章的珍貴善本已妥善收藏於北京圖書館,供讀者研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