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奏弦鳴樂器。原為印度西北部的民間樂器。出現於13世紀末期,由於形制精巧,逐漸在古典音樂中使用,並流行於全印度和南亞各國,被稱為印度的“小提琴”。琴身呈長方形,由一塊硬木挖空而成。琴體上蒙以羊皮,並有1根音柱在皮膜下頂著琴馬。旋律弦4根,長約40釐米。其中3根是羊腸弦,1根是銅弦,定弦為c、f(或g)、c1c1,旋律弦之下有10~30條細的金屬共鳴弦。南北印度的薩倫吉形狀相同,北印度的形體較大,全部用金屬弦。

  薩倫吉的演奏方式有兩種:站著演奏時,用帶子把琴掛在肩上;坐著演奏時,把琴體放在左膝上。均豎持琴,用短的馬尾弓演奏。薩倫吉音色柔和,能發出模擬人聲的音色,常用來為歌唱和舞蹈伴奏,也用於獨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