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大學圖書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學圖書館。1636年建立於麻塞諸塞州的劍橋。前身為哈佛學院圖書館,以J.哈佛1638年去世後遺留下來的半數房屋和 400冊藏書為基礎建立的。最初幾乎僅依靠贈書,發展比較緩慢。1723年僅收藏3500冊圖書。1764年藏書增加到5000冊時哈佛大樓遭受火災,大部分藏書被毀,僅存404冊圖書。1800年藏書達1.3萬冊。1841年首次有專用館舍,即仿照英國劍橋英王學院禮拜堂設計的戈爾大樓。1877年和18895年又兩次擴建。1915年威德納圖書館開放。1942年主要收藏珍本和手稿的霍頓圖書館開放,隨後新英格蘭保存本圖書館、拉蒙特本科生圖書館、普西圖書館等相繼建成開放。經過350 多年的收集,到1987~1988年已發展成為擁有96個圖書館、1030名工作人員、1200多萬冊圖書、10萬多種期刊、400 多萬件縮微品的舉世聞名的圖書館群。它們大部分設在劍橋和波士頓的哈佛校園內;有的還遠在華盛頓和意大利的佛羅倫薩。

  威德納圖書館是哈佛最大的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研究圖書館,收藏國內外歷史、經濟、語言、文學等文獻,僅圖書即有 345萬冊。主樓設有哈佛所有圖書館的館藏卡片目錄,以及1977年以來用電子計算機編制的目錄和縮微平片目錄。

  成立於1949年的拉蒙特圖書館是世界上第一個本科生專用圖書館,同希爾斯和卡博特科學圖書館一起專為本科生提供各種服務。拉蒙特圖書館的縮微型珍藏最具特色,有英美早期圖書和戲劇腳本、總統文件、政黨文件、報紙縮微品,期刊縮微品等。

  哈佛-燕京圖書館以豐富的東亞文獻收藏聞名於世,規模僅次於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東亞文獻館藏。1928年建立,首任館長為裘開明。建館時隻有中文書4000多冊,日文書1000多冊,到1982年時已有中文書36萬多冊,日文書16萬多冊,其他東亞文字和有關東亞的西文書9 萬多冊。此外還有縮微膠卷、縮微平片、拓片、照片、小冊子等。漢語藏書中,現有中國古籍4673種,44993 冊、中國地方志4000種、叢書1500種。所藏《永樂大典》2冊、《四庫全書》2冊、宋版書 16種、元版書38種、明版本1275種為中國以外的孤本。目錄有卡片式和書本式。各文種均有著者、書名、主題和排架目錄。分類采用裘開明的《漢和圖書分類法》,此分類法集四庫分類和現代分類的特點於一身,為北美的東亞圖書館沿用至今。

H.E.威德納圖書館

  其他重要的圖書館還有科學中心圖書館、S.摩爾和F.W.希爾圖書館、安多弗-哈佛神學院圖書館、康特威醫學圖書館、貝克商業管理圖書館(有1850年前克雷斯商業經濟史藏書和班克羅夫特南海泡沫藏書等著名藏書)、頓巴敦橡膠園研究圖書館 (主要收藏拜占廷史和文化資料)、埃達·庫恩·洛佈音樂圖書館、戈登·麥凱工程和應用物理圖書館、弗朗西斯·洛佈設計研究院圖書館、法學院圖書館、約翰·肯尼迪行政管理學院圖書館、地質科學圖書館、比較動物學博物館圖書館、生物實驗所圖書館、化學圖書館、物理學研究圖書館、心理學研究圖書館、社會關系圖書館、婦女史圖書館、美術圖書館等。大多數圖書館都對本校 2萬名師生和校外研究人員實行開架借閱。

  特藏包括許多著名人物如培根、拜倫、塞萬提斯、喬叟、但丁、狄更斯、高爾斯華綏、海涅、林肯、莫裡哀、蒙田、拿破侖、盧梭、席勒、莎士比亞、雪萊、薩克雷和托洛茨基等人的文獻。

  到 1988 年尚未實現全部目錄的計算機化和聯機化,80年代後期積極從事機讀目錄的編制工作,並參與美國國會圖書館的合作編目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