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活躍在法國宮廷的美術流派。1530年前後,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在巴黎近郊的楓丹白露擴建行宮,來自義大利的樣式主義藝術傢F.羅索、F.普裏馬蒂喬和B.切利尼等人參加瞭裝飾佈置。他們在法國畫傢J.古尚、A.卡隆和雕塑傢J.古戎等人的合作下,融匯當地的哥特式傳統,在宮廷內外形成很強的藝術潮流。他們註重線條韻味,追求技藝的精巧完美,具有濃厚的貴族化氣息,如佚名的代表作《狄安娜行獵》(約1550,盧佛爾博物館)。在樣式主義雄偉風格的影響下,他們用離奇的人像柱柱飾或粗琢的石墻、灰泥佈置宮內的庭園和臥室,表現出不同於意大利盛期文藝復興藝術理想的風尚,對北歐諸國的美術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亨利四世執政時,曾一度中斷的畫派活動有所恢復。它同荷蘭、佛蘭德斯的浪漫主義美術匯合為一個畫派,為首的是安特衛普畫傢A.杜佈瓦,法國畫傢有T.迪佈勒伊和M.弗雷米內等人,藝術風格基本因襲前人,被稱作第二楓丹白露畫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