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佛教寺院建築。位於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猛懂街。當地又稱學堂緬寺(緬寺即佛寺)。建寺年代大體與道光八年清政府調停土司內訟、冊封罕榮高的時代相同。1983年加固維修。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允緬寺

  廣允緬寺現存主殿及二門。主殿縱式佈局,面闊14.8米,進深24.4米,穿鬥式木架結構,系由一圍廊式殿堂與一重簷亭閣勾連而成。亭閣位於殿前,形成過廳,門前二柱倒懸兩條木雕巨龍,亭作重簷歇山頂,簷下飾鬥栱,屬清代形式。亭閣第一層舉高基本與後殿第一重簷相等;第二層簷與後殿第二層簷等同,而轉角處另加二重假簷,造成亭閣兩側外形成五重簷結構。大殿三滴水歇山頂,其第三層簷下側面與後背形成圍廊,是一座漢族建築特點與傣族寺院的有機結合體。

  廣允緬寺的木雕,除門前兩條巨龍外,殿前滿堂門窗皆作透雕圖案,技藝極精。

  大殿內壁繪10幅壁畫,壁畫多為墨勾輪廓,再填色,風格和技巧與內地明清作品相似。其中兩側6幅較大,每幅寬3米,高2.1米,內有4幅中嵌窗戶,因而畫面呈凹字形。靠近佛臺兩側4幅較小,寬約1.3米,高1.2~2.1 米。有兩幅內容為佛傳故事。畫中建築多數為重簷歇山頂,屬漢族建築式樣,而人物形象則有官員、仕女、兵丁、侍從等,從服飾看分屬不同民族。其中武士戴頂冠,著馬蹄口窄袖上衣,屬典型的清代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