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群眾性電影刊物。1950年6月1日在上海創刊。以清新、生動、活潑的內容與形式而受到歡迎。當時負責該刊編輯工作的是上海市電影事業管理處研究室。1952年4月,該刊與中國電影發行公司編輯的《新電影》合併,由上海遷北京編輯出版,成為指導全國廣大觀眾鑒賞電影的刊物。1957年成立《大眾電影》編輯部,由中國電影出版社領導;1960年隨同中國電影出版社劃歸中國電影工作者協會領導。1962年秋,以印刷原因,與《上海電影》合併遷回上海,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停刊。19979年1月在北京復刊。由中國電影傢協會《大眾電影》編輯部編輯,1986年後改由《大眾電影》雜志社編輯出版。該刊堅持為人民、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雙百”方針。保持和發揚該刊多年來形成的風格和特色,解放思想,增設欄目,圖文並茂,具有鮮明的思想性、新聞性、知識性和趣味性。除瞭畫頁,以“新片評介”、“電影觀賞”、“問題討論”、“電影人物”、“國內外影訊”、“電影史話”等欄目最受讀者喜愛,對提高讀者的審美水平,瞭解電影的過去和現狀,新片拍攝動向等都起到良好的作用。“銀幕上下”、“讀者論壇”、“影院人語”等欄目密切瞭讀者、觀眾與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流和聯系。從1962年起,每年舉辦電影百花獎,是群眾性最為廣泛的讀者評獎活動。

  《大眾電影》在1961年前為半月刊,後改為月刊。創刊號僅發行1萬冊,後印數逐年增長。復刊後的1982年,發行量曾高達950多萬冊,成為當年國內發行量最高的藝術刊物,受到國內外人士的矚目。

  《大眾電影》創刊時,主編梅朵、王世禎;1962年秋遷滬後,主編袁文殊,副主編洪林;1979年復刊,主編林杉,副主編唐傢仁、崔博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