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觀賞演出的場所。此詞源於希臘文的Theatron。意為“一個為瞭看的地方”。中國原有“茶園”、“戲樓”或“戲園”等名稱,現統稱劇場。古代或現代的劇場至少由兩個部分構成:一是進行演出的地方,即舞臺,二是觀看演出的地方,即觀眾席。

  外國古代及近代劇場 西元前5世紀,最早的劇場建築出現於古希臘。雅典人用石頭建成的酒神劇場依山而築,可容萬人的觀眾席靠在接近於扇形的山坡上上。演員與合唱隊則在山腳下的園形平地上表演,圓場後面圍以木制屏障式帳篷,是演員更換面具及服裝的場所,後圓場又被改建為平臺,專供演員表演之用,臺後有高墻作為背景。

  最早的古羅馬劇場建成於公元前55年,舞臺的後墻上築有柱式拱門和列柱,原來希臘劇場的“圓場”,改為羅馬貴族用的半圓形坐席。

  古希臘與古羅馬的劇場建築對後來的劇場產生瞭深遠的影響。

  英國和尼德蘭地區演出神秘劇時使用移動的舞臺,將舞臺放在一系列彩車上,每輛彩車上表現連續故事的某一重要場面,在廣場上演出。

  民間的流浪劇團曾遭受教會勢力迫害,但他們上演的世俗故事深受歡迎。他們的舞臺搭在廣場上,三面對向觀眾,能容更多的人看戲。

  15~16世紀,在民間戲劇逐漸展開的同時,封建宮廷大廳中也經常表演娛樂性或慶典性節目。

維也納國傢歌劇院外觀

  從古希臘的露天劇場開始直至中世紀劇場建築仍多屬露天型格式,舞臺向觀眾敞開而不封閉,以便於觀眾與演員之間的交流。

  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一些學者開始上演古羅馬劇作。建築師包拉弟奧仿照羅馬模式建成瞭奧林匹克劇場,在舞臺上添加瞭有透視感的背景建築。建築師阿利奧提於1618年在帕爾瑪建起瞭第一個帶有固定鏡框式的舞臺,從而為使用幻覺性透視佈景創造瞭條件。英國倫敦民間的劇場也十分發達,建於泰晤士河南岸的露天劇場如天鵝、環球等劇場不下9傢,而室內劇場則有黑僧劇場等。露天劇場的舞臺分為內外兩部,內舞臺又分成上下兩層,舞臺三面開敞,觀眾席分成環繞院落的幾層閣樓和舞臺周圍的平地兩部分,貴族有時登上舞臺看戲。

維也納國傢歌劇院平面圖

  17~19世紀,意大利式的劇院建築幾乎遍及歐洲各國。意大利的名建築師們如比比耶那傢族、佈爾那契尼等紛紛報聘歐洲為宮廷效力,影響頗廣。當時典型的劇場形式是:馬蹄形觀眾廳面對鏡框舞臺,主臺面積較大,天頂較低,臺框接近於正方形,主臺後設附臺以加大佈景的深度;舞臺臺板有坡度,使用燭光和油燈為舞臺光源;觀眾廳的三面圍以多層的巴洛克式的鴿籠包箱,裝修富麗堂皇。

  當時英國劇場與歐洲巴洛克式劇場不同之處在於:英國舞臺保持鏡框式臺口前的大臺唇,臺後兩側設有上下場用的門洞。包箱的層數較少。進入19世紀後,歐洲因工業發展、人口劇增,劇場向大型發展。舞臺照明改用煤氣燈光源。當時著名的劇院有彼得堡的瑪麗斯基劇場(1828)、馬德裡的歌劇院(1850)、莫斯科大劇院(1856)、倫敦重建的卡文公園劇院(1858)、維也納宮廷歌劇院(1869)等。而建於1874年的巴黎大歌劇院,規模宏大、裝飾莊嚴華麗,在當時的歐洲劇場中居首要地位,影響較大。

  外國現代劇場 1876年德國的貝若特節日劇院為現代劇場建築的開端。它取消瞭傳統的小包箱格局,觀眾席改用扇形平面,改善瞭觀眾的視聽條件,對後來的劇場影響很大。

  現代化劇場的標志之一是電力能源的利用。1884年在奧匈帝國的佈達佩斯歌劇院舞臺上,安裝瞭包括有水力液壓的升降臺、吊桿等“阿斯伐利亞機械體系”。1886年德國工程師勞頓什拉格改進瞭日本的木制轉臺代之以電力推動的鋼鐵框架轉臺。1913年德累斯頓話劇院安裝瞭有車臺、升降臺的混合型機械舞臺和碗形天幕,充分利用瞭舞臺空間。劇場現代化的另一標志是新戲劇觀念的出現與新流派的崛起。進入20世紀以來,劇場的建築設計是沿著不同道路發展的,其中部分劇場以鏡框式舞臺為基本形式,改進其功能和形式,有些專業的話劇劇場則向非鏡框式舞臺的方向進行探索。

德國貝若特節日劇院平面圖

德國貝若特節日劇院剖面圖

  19世紀初的導演如德國的因默曼、英國的戈德溫等人以演出莎士比亞劇本為目的對鏡框式舞臺進行瞭改革,這是自文藝復興之後非鏡框式舞臺之復現。進入20世紀後,一批適應新演出形式的試驗性劇場應運而生,如巴黎的老鴿巢劇院,就是以不同平臺、踏步組合而成的開放性舞臺代替瞭鏡框式舞臺。德國的柏林德意志大話劇院是首先使用升降的觀眾席和伸出式臺口的劇場。1927年德國建築傢計劃籌建的總體劇院是屬於非鏡框式舞臺的多功能劇場,其中的觀眾席可根據演出需要左右轉動或上下升降;舞臺形式也不固定,它可變為終端式舞臺、伸出式舞臺或中心舞臺以及鏡框舞臺;投影屏幕設置於觀眾席周圍,借以創造戲劇環境。該劇場雖未能建成,但它的卓越設計構思卻頗有影響。1932年蘇聯導演主持下的現實主義劇院,可以根據不同的演出要求,重新安排觀眾席與舞臺的相互位置。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或戰爭之中擁有非鏡框式舞臺的還有莫斯科的梅耶荷德劇院、華盛頓大學的中心舞臺劇場、瑞典的瑪爾摩劇場的伸出式舞臺等。

德國德累斯頓歌劇院的剖面圖,展現瞭20世紀的升降臺、轉臺和圓天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嚴重破壞瞭的各國劇場進行瞭新建、重建和改建。到50年代初,世界上仍以鏡框舞臺的劇場為最多,其中一部分保留瞭17世紀以來的鴿籠式包箱,但舞臺已進行現代化的改建;另一部分是完全新型的,以德國的德紹劇院開始的“品”字形舞臺平面格局為許多劇場所接受。與此同時許多劇場的設備都利用瞭科學技術的最新成就。

  50年代中期以後。面臨影視事業的競爭,新建的劇場首先必須解決演員與觀眾之間的交流問題。非鏡框式舞臺主要有5類:①兼有鏡框式與伸出式舞臺特點的劇場,即傳統舞臺加突出的可升降的伸出臺唇。②不設景區的伸出式舞臺。其佈局接近古代希臘劇場。③中心式舞臺。舞臺位於劇場中心,四周設觀眾席,如美國華盛頓中心舞臺劇場。④終端式舞臺。將舞臺按照課堂的方法建造於劇場的終端,它沿著觀眾席兩旁的墻壁向前延伸,使演員更為接近觀眾,如倫敦的美人魚劇場。⑤可變式舞臺。隨著實驗性戲劇的大量出現,能適應演出形式的多變性舞臺也應運而生,如美國弗吉尼亞藝術協會劇場的觀眾席被分成240塊1.2米見方的活動地板,將部分地板升起即可組成演出的舞臺式不同坡度的觀眾席,使舞臺與觀眾之間無固定界線。這類劇場的形式幾乎無雷同者。

  60年代以來,西方新建的劇場中多附設一個或幾個實驗性小劇場,也有的將劇場、音樂廳等建築組成為多功能的文化中心,如倫敦的國立劇場即由三個不同形式的劇場組成。而紐約的林肯中心則由兩座鏡框式舞臺劇場、兩座伸出式舞臺劇場、博物館、音樂廳、音樂學院等單元組合而成。70年代中又湧現出各式小型劇團,它們充分利用舊的教堂建築、倉庫、車間、咖啡館等地進行演出。由各方面專傢協同設計與安排,使劇場走向瞭多元化與多樣化的道路。

英國契切斯特劇場中的伸出式

華盛頓中心舞臺劇場

美國達拉斯市劇場中的終端式舞臺

  中國劇場 中國的劇場歷史可上溯漢唐時代。漢代的百戲上演有“看棚”,隋唐則有戲場、“樂棚”。敦煌石窟中繪有唐代露天舞臺的形象。宋代城市中設瓦舍、勾欄,其建築結構雖簡陋,但已將舞臺部分與觀眾席共同置於劇場建築的室內,舞臺後面有演員上下的門道,臺口三面向觀眾敞開,後來成為宋、元、明、清各朝代中國戲曲劇場的基本格局。露天劇場一般建於廟宇內外和農村的集市上。觀眾在露天看戲,而舞臺則是有屋頂覆蓋的廟臺、舞亭或戲樓。

北京故宮暢音閣大戲臺

  現存清代的宮廷劇場以北京故宮寧壽宮中暢音閣的三層樓大戲臺為代表;府邸劇場則以揚州何園的水上戲臺和北京恭王府戲臺為典型。營業性民間劇場最早源自茶園、酒樓中附設的舞臺,一般都有三面敞開式的舞臺,觀眾席中往往設單層樓座,可以北京的查樓(廣和樓)為代表。各地的專業或地方會館中也多建有小型劇場,作為同鄉同業集會娛樂場所,如北京的湖廣會館、天津的廣東會館等。

寧波福建會館之戲臺

  中國的傳統舞臺是為適應中國的戲曲表演體系而建立的。舞臺主要是提供一個不受時空限制的中性表演場地,以便演員們能更好地發揮程式化的表演藝術。

  1909年上海的新舞臺首次應用西方的鏡框式舞臺、轉臺、天橋等舞臺結構,並運用瞭繪畫性背景,但同時又保留瞭突出的臺唇以配合戲曲表演的需要。隨之先後在上海、武漢、西安、天津、北京等地建起瞭大量的所謂改良式劇場,舞臺面積一般較小,樓上下的觀眾席形式參照瞭西方劇場。鏡框式舞臺深度不大,往往具有圍以金屬欄桿的大臺唇,舞臺照明原以汽燈為光源,後全部改用平光的電燈。

建於1907年的廣東會館室內劇場

  1925年,餘上沅、趙太侔等人改建瞭北京藝術專門學校的禮堂,成為具有鏡框式臺口及第一個硬質固定天幕的專業話劇劇場。抗日戰爭後期,重慶市又相繼建成瞭抗建堂和青年館等專業話劇場。但規模都很小,舞臺深度不過10米左右。

  1949年後,逐漸改善瞭劇場建築。1953年後建造的北京天橋劇場、首都劇場、民族文化宮等劇場的舞臺寬度與深度,都分別不小於22米和16.5米,除鏡框式舞臺外,還安裝瞭假臺口、吊桿、天幕和轉臺等舞臺設備,其他如燈光設備與劇場視聽條件都達到當時的國際標準。

  1953年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頒發的劇場建築標準要求,各地新建劇場都擴大瞭舞臺及後臺的空間,完善瞭舞臺技術及音響、視線、防火等設備。各大城市如武漢、烏魯木齊、天津、沈陽、長春、濟南等地都先後建起瞭符合標準的新劇場。1959年北京建成瞭龐大的人民大會堂,60年代廣州建成瞭庭園式的友誼劇院。其他如廣西的南寧劇場、桂林的漓江劇院、杭州的杭州劇院都具有較好的舞臺條件。1983年北京中央戲劇學院實驗劇場首次建成瞭升降臺、轉臺和車臺的混合型機械舞臺。1984年為演出大型歌舞而建造的中國大劇院機械化、電氣化的程度較高和較為完善。1985年全國已有劇場、俱樂部等可供演出的場所有6684座,其中多數為鏡框式舞臺,其形式過於單一,舞臺設備、燈光條件都還有待進一步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