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佛教建築。在寧夏賀蘭山拜寺口北崗上。據塔上遺跡判斷,雙塔建造於西夏後期,西塔早於東塔。元代曾裝修彩繪。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雙塔均為13層八角密簷式磚塔,東西相距80餘米。西塔粗壯古樸,外形呈拋物線狀,殘高41米,底層邊長3.1 米。二層以上每層各面正中有長方形小淺龕,龕內影塑彩繪羅漢、明王護法神像和八寶。剎座下平座八角塑有蹲踞狀護塔力士像。東塔瘦削挺拔,殘高39.15米,底底層每邊長2.93米,無基座,底層塔身素面,正南辟有券拱門,可通塔室,塔室內徑3.47米。二層以上每層各面影塑2個彩繪獸面,獸面間影塑日、月、雲、火焰寶珠圖案,每層疊澀磚簷和剎座,也粉妝彩繪。西塔剎座穹室內發現梵文題記11條、西夏文題記6條、彩膠漆絹佛畫2幅、絹紙供花2束、小供桌1張、元代中統交鈔2張、銀幣1枚、喜吉金剛像2尊,為研究西夏和元代的佛教藝術提供瞭新的資料。

拜寺口雙塔

  1984年進行勘測,擬定加固修繕方案,1986年對雙塔進行瞭加固修復,並劃定瞭保護范圍,設置專人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