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承祚

  中國古文字學傢。字錫永,號契齋,廣東番禺人。逝於1991年5月12日。1921年起,以羅振玉為師,研習甲骨文、金文,後一度入北京大學研究所為研究生。1925年,任東南大學講師。1927年,任中山大學教授。30年代在北平女女子師范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及金陵大學任教。抗日戰爭爆發,隨金陵大學南遷,後又在齊魯大學、重慶大學、重慶女子師范大學等校任教授。1948年返中山大學任教至今。

  商承祚在1923年出版的《殷虛文字類編》,是最早的甲骨文字典之一。1933年出版《福氏所藏甲骨文字》和《殷契佚存》,均有考釋,後者尤為豐富。在青銅器方面,1935年匯集於省吾、方煥經等藏器為《十二傢吉金圖錄》;1936年將1923年山西渾源李峪發現器物27件輯印為《渾源彝器圖》,均為學術界稱道。1933年,在《金陵學報》3卷2期發表《古代彝器偽字研究》,多有創見。其他研究甲骨、金文的論作還有不少。抗戰初,商承祚路經長沙,註意到當地盜掘發現的大量戰國文物,進行調查,在成都著《長沙古物聞見記》一書,於1939年刊行;後來又在1955年出版《長沙出土楚漆器圖錄》,兩書對楚文化研究起有重要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繼續收集研究有關楚文化,特別是楚國文字的材料,陸續發表各種論著多篇。此外,專著還有《說文中之古文考》、《石刻篆文編》等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