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在中國分佈於貴州、雲南、湖南、廣西、四川等省(區),使用人口約400多萬(1982)。分湘西、黔東、川黔滇3個方言。川黔滇方言內部比較複雜,又分川黔滇、滇東北、貴陽、惠水、麻山、羅泊河、重安江等7個次方言,有的方言或次方言還分土語。在國外分佈於越南、老撾、泰國等國靠近中國雲南省的地區,使用人口有數十萬,與中國苗語的川黔滇方言相同。

  語言特徵:語音方面,苗語聲母多,韻母少。除黔東方言外,有帶鼻冠音音的塞音、塞擦音聲母,如mp、mph、nʦ、nʦh、nt、nth等。隻有一個鼻音韻尾,接前元音時讀-n,接後元音時讀-ŋ,沒有塞音韻尾。有和漢語相同的聲調系統。古苗語分平、上、去、入四聲。現在除羅泊河次方言外,四聲因古聲母的清、濁各分化為陰、陽兩調,分化以後又有合並現象,例如湘西方言西部土語,陰入並入陰上,陽入並入陽上。語法方面,主語在謂語前,賓語在作謂語的動詞後。名詞作領屬性修飾語時在中心詞前,作限制性修飾語時在中心詞後;代名詞、數量詞組作修飾語時在中心詞前;指示詞、形容詞、動詞作修飾語時在中心詞後(多數地區表示“好”、“壞”、“舊”的形容詞作修飾語時在中心詞前);狀詞非常豐富,其作用是修飾形容詞和動詞,表示速度、響聲、狀態、顏色、味道,狀詞作修飾語時在中心詞後。詞匯方面,單音節詞較多,多音節的單純詞很少。有極為豐富的四音格結構,其中有的是詞,有的是詞組。有相當多的漢語借詞。苗族在歷史上沒有本族文字。1905年,英國傳教士S.柏格理與苗族人士楊雅各等為滇東北次方言創制瞭一種拼音文字,通稱柏格理苗文。1956年根據苗語方言差別較大的情況,創制瞭湘西、黔東、川黔滇3種方言文字並改革瞭滇東北的柏格理苗文。4種苗文都采用26個拉丁字母。老撾、泰國的傳教士也曾為當地苗族創制瞭一種拉丁字母式的苗文。

柏格理用苗文書寫的馬可福音(1906)